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九龙城寨到变化之墙:建筑如何回应社会挑战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27:0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九龙城寨到变化之墙:建筑如何回应社会挑战

九龙城寨与列比乌斯·伍兹:建筑界的奇思妙想

九龙城寨,这座曾经矗立在香港九龙半岛东北部的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极高的人口密度而闻名于世。它占地仅2.67万平方米,却曾容纳了5万多名居民,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90万人,是全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这座城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最初作为军事防御据点设立。清朝时期,为抵御外敌入侵,修建了炮台和城墙。1842年《南京条约》后,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而九龙半岛及新界仍属清朝领土。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新界租借给英国,但九龙寨城因特殊地位未纳入其中,导致其主权归属长期存在争议。

1993年,香港动用五千警力对九龙城寨进行了强拆,曾经的“罪恶天堂”消失在了历史洪流中。九龙城寨是我们在当下和平的环境中难以想象的地方,不过这反而为许多电影导演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喜欢香港电影的观众不会陌生,“九龙城寨”是殖民地时期的一座由居民独立自治的围城。因为极富传奇色彩,所以也是香港电影尤其黑帮片的最爱。杜琪峰拍《黑社会》,其中就融入不少导演幼时在九龙城寨的生活经历。周星驰拍电影《功夫》,在上海实景搭建的城寨也是仿效九龙城寨。

在建筑学领域,九龙城寨的剖面图被誉为上世纪最具挑战性的建筑设计之一。1993年,在整栋建筑被拆除前,一个由历史学家可儿弘明带领的来自日本的团队仔仔细细的将整栋像迷宫一样的建筑物的楼层、地板、墙面甚至是每一个房间内的生活活动都事无巨细的用一张横截面图记录了下来。图纸的细节令人惊叹。这个团队似乎将寨城内三万三千多居民的每一件物品都详细的画了出来,从窗外的晾衣绳到屋顶的电视天线,贯穿着这栋巨型建筑;每一件物品都诉说着故事,让人们瞥见在这个可怕的异样”城市“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列比乌斯·伍兹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其作品“变化之墙”展现了独特的建筑理念。伍兹非常善于通过横截面图来表达他对于建筑与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之间的关系的理念和看法。他为“变化之墙”一文所画的手绘图非常有深度也很有质感,特别是那些心中对“意料之外”的建筑留有一席之地和钟情重组重构的废弃建筑的人来说,这样的手绘图格外的触动内心。

古巴的哈瓦那的旧城有很多16世纪建成的古建筑,这些建筑经历风雨虽保留至今但都以破败不堪,居住在此的也都是些穷困潦倒的和所谓“影响市容”的人,当地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修缮,便想着将它们拆除。为保护这些建筑和这座城中古城,伍兹在古城周边设计了一系列可供人居住的墙以起到保护作用。伍兹在设计中说到:“这些墙里应该设置一些基础设施,比如最基础的净化水源,或者可以发电,像一块'城市电池'一样。”这样一来,这些墙就像“高科技”墙一样,每个个体住户都可以像插入式单元一样随时“插”到墙上面,作为自我维持的城市单位依附于这座墙生活。

这两个案例都展示了建筑设计的独特魅力和与人文情感的深刻联系。九龙城寨的建筑结构虽然复杂,但展现了居民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和社区凝聚力。列比乌斯·伍兹的“变化之墙”则通过创新的建筑理念,试图解决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体现了建筑设计师对人类居住环境的深刻思考。无论是九龙城寨的迷宫般构造,还是伍兹的未来主义构想,都让我们看到了建筑界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