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技农业双驱动,政协委员热议未来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01: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技农业双驱动,政协委员热议未来

近日,政协委员们在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纷纷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看法。科技界的委员们聚焦人工智能和数字档案融合,推动智慧档案产业发展;而农业界的委员们则关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升级,以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这些讨论不仅体现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亮点,也展现了不同领域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机遇和发展方向。

01

科技创新:智能体引领智慧档案产业新变革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人工智能(AI)技术驱动的新应用、新解决方案成为最大热点,AI智能体成为参展企业热议词汇。科技界对智能体这一概念的理解是多方位的。总体来说,智能体是一种能够执行复杂任务并与人类进行自然交流的AI系统。智能体从多种渠道获取大量数据,能够通过复杂推理、规划来自主解决多步骤问题,确定工作策略并执行。智能体是新的数字劳动力,可以协助甚至代替人类完成不同任务或重复劳动。

美国高德纳咨询公司将智能体列为2025年十大战略性技术趋势之一。业界专家认为,智能体是AI技术衍生的一种新业态,代表了生成式AI发展的下一波浪潮,有助于提高各行业生产力和运营效率。

本届CES上,智能体成为许多参展企业展板和介绍册上的热词,同时也登上CES官网及各大媒体热搜,相关标识在各展厅随处可见。

美国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CES主旨演讲中阐述了智能体发展蓝图:开发者可以借助视觉语言模型、大语言模型等工具,构建、测试和运行能够分析大量视频和图像内容的智能体,并将其训练为不同专业领域的任务专家。

黄仁勋表示,智能体有望成为下一个机器人产业,很可能是一个市场体量巨大的机会。英伟达还推出一款名为Cosmos的世界基础模型,该模型能够生成逼真的虚拟现实场景,应用于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结合物理实体的智能体的开发。

展会上,功能各异的智能体闪亮登场:研究智能体能够轻松对大量繁杂文件进行分析、总结,比如企业财报、论文等,并生成交互式视频,方便使用者学习;视频分析智能体能够分析各类视频数据,比如交通流量、工厂监控、桥梁质量监测等数据,从中摘取核心信息,生成交互式报告,提供改进建议等;软件安全智能体能够帮助开发者持续扫描软件漏洞,提示采取应对措施;虚拟实验室智能体能够加速化合物设计和筛选,加快寻找潜在药物候选者的步伐;陪伴智能体拥有“长期记忆”,能够与使用者贴心聊天,理解和回应其情感需求。

各大展厅里,众多类型的消费电子产品也都有智能体加持:机器人、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智慧厨房、智能家居、医疗诊断……各类产品搭载的智能“小助手”在功能性和交互性等方面不断进化。

美国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体的核心是建立了一个新的AI入口,无论使用文字还是语音等输入方法,只要将相关要求输入这个端口,具体执行什么任务都可以重新改写。“智能体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将大大提高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性和效率。”

智能体的发展也为企业开拓了更多创新空间,有助于形成更完善的AI产业链。孟樸认为,与往届相比,今年CES展会一大变化是AI在参展产品中“全面开花”,AI应用从概念到真正实现落地。“AI不再只是吸引观展者的概念,而是能看到更多的AI产品和应用,看到它们具体能实现什么功能。”

在这样的科技浪潮下,智慧档案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档案局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中,多个项目涉及电子文件管理、档案数字化、绿色服务等前沿领域。与传统档案室相比,智慧档案室在管理方式、存储方式、环境监控、安全预警和用户服务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代表了档案管理的未来趋势。

02

农业升级:绿色转型与都市农业的双重奏

在农业领域,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升级,以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北京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并明确提出着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民建北京市委提交的集体提案中,提出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区一特色”的发展模式,深入挖掘和发挥每个村庄、乡镇乃至区域的独特优势与潜力,助力首都扎实推进“百千工程”。民建界别北京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会副主委苏健介绍,在调研中发现,首都乡村发展的资源非常丰富,如一些村庄拥有深厚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生态健康、地标产品等“软资源”。

农业界别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曹卫东表示,和谐发展或许是北京乡村振兴中非常明显的特点,“一个是人与自然、生产与生态的和谐,一个是北京与周边城市的和谐发展。”

相对于庞大的城市人口,北京的农业资源相对较少,尤其是耕地面积,远不足以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这也是大都市普遍的特点,在这样的大都市中,农业普遍呈现出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特点,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踏青、体验农耕文化的去处。而休闲农业本身的高附加值,也会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曹卫东说。

那么,农业的保障功能如何实现?大都市的农业,是否意味着必定无法提高粮食、蔬菜等食品的自给率?

在全球范围内,大城市的发展,都在向城市群、大都市圈的方向发展,北京也是如此。近年来,北京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农业农村的发展中也是如此。曹卫东介绍,北京农业资源较少,但庞大的城市人口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为京津冀农业农村的协同发展提供了优异的条件,完全可以通过协同发展,构建跨区域、大尺度的农产品稳产保供基地,帮助和带动周边乡村产业发展。比如河北唐山、张家口等地,每年都有大量农产品进京,全年为北京居民提供不同的食物,既提高了北京市场粮食、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的保障能力,也为当地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助力,为当地农民的增收提供了更多机会。

农业界别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芮玉奎介绍,近年来,他所在的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各地建设了众多“科技小院”,把农业科技带到村庄农家。

从全国范围来看,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正在加速转型升级。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稻渔综合种养等绿色循环模式。据统计,2023年全国粪肥还田面积达到3.7亿亩次,人工饲草种植面积1.16亿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4490万亩,绿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然而,都市现代农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在发展平衡性、规划体系完善性、产业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未来,需要在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保护机制、鼓励多主体参与等方面持续发力。

03

双轮驱动:科技与农业共绘发展新蓝图

科技与农业,一个代表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最高成就,另一个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两者都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智能体到智慧档案,从数字化转型到产业升级,科技的力量正在重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农业作为国之根本,其转型升级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更关乎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绿色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为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科技与农业的双轮驱动,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强调的,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同时,也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