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同床睡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吗?
与孩子同床睡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吗?
新的研究发现,共睡对儿童发展的长期影响不大。
来源:William Fortunato / Pexels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他/她是个乖宝宝吗?”
通常,这意味着“你的宝宝是否安静并且睡得很好?”
有“乖”宝宝的父母会被祝贺,而有“麻烦”宝宝的父母则会得到同情和建议。可以想象,宝宝的睡眠情况是人们评判新父母的第一件事。所以,婴儿睡眠是许多家庭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西方国家,一种新的“婴儿睡眠教练/训练师/顾问”行业已经出现,帮助父母教会宝宝独自睡在婴儿床中并整夜不醒。但这种让婴儿独立睡觉且不醒来的想法在世界其他地方并不常见,而且与大部分人类历史上婴儿的睡眠方式截然不同。
在大部分人类历史上,父母与婴儿共睡是常态,在许多国家仍然如此
19世纪之前,英国的新父母并不太担心婴儿的睡眠问题。家庭,尤其是母亲与婴儿,通常会紧密接触地睡在一起。这样,如果宝宝在夜间醒来,总会有人快速响应。
这种情况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期间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中产阶级家庭出现了,独立性变得更加重要。更长的工作时间使得不间断的睡眠变得更加可取,更多的父母开始远离大家庭生活。今天的育儿建议经常强调严格的睡眠时间表和让婴儿独自睡觉以促进独立性。然而,重要的是要记住,这并不总是常态,在世界的许多地方仍然不是。
共睡的争议
共睡仍然是一个有争议但常见的育儿做法。一些专家警告(6个月前)不要这样做,因为它与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有关,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对儿童的发展有潜在的好处(Ball, Hooker, & Kelly, 1999; McKenna & McDade, 2005; Moon et al., 2022)。父母共睡的原因有很多,但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他们应对过度疲劳和婴儿频繁夜醒的唯一方法。(详见我之前关于共睡争议的详细讨论。)
然而,关于共睡对儿童心理影响的科学证据很少(Barry & McKenna, 2022)。研究人员不能通过让一组父母共睡而要求另一组父母不共睡来进行实验,因为这是一种个人的育儿选择。回答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是观察性前瞻性纵向研究。这些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追踪儿童,从幼儿期到以后的岁月,记录他们情感和行为发展的各种指标。
共睡会影响婴儿的心理发展吗?
回答这个问题是我最近研究的目的(Bilgin et al., 2024)。我使用了英国千年队列研究中的数据,该研究追踪了16,599名儿童从9个月到11岁的发展情况。英国千年队列研究代表了2000年至2002年间出生的英国人口,包括来自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种族和社会经济多样化的参与者。
父母报告他们是否在9个月时与婴儿共睡。他们还被要求报告是否观察到孩子在3岁、5岁、7岁和11岁时表现出抑郁和焦虑的迹象(称为“内化症状”)以及攻击性和多动症(称为“外化症状”)。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能够考虑到可能与父母共睡相关的几个重要变量,如母亲的心理困扰、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育儿信念、母乳喂养和婴儿夜醒频率。
我们观察了儿童内化和外化症状在3岁到11岁之间的变化。共分为四类:
- 56.4%的儿童内化和外化症状处于低水平,并且保持低水平。
- 27.2%的儿童内化症状开始较低,但增加,外化症状中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少。
- 7.5%的儿童内化和外化症状处于中等水平,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少。
- 8.9%的儿童症状严重且慢性:内化症状最初较低,但增加,外化症状高并保持稳定。
在9个月时的共睡与儿童时期内化或外化症状的轨迹之间没有关联。其他与共睡相关的特征,如低父母教育水平和母亲的心理困扰,则与这些症状轨迹有关。因此,属于内化和外化症状轨迹的可能性是由与共睡相关的其他因素解释的,而不是共睡本身。
这一发现对于担心共睡可能如何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父母来说是令人安心的。此外,这与我们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共睡不会影响安全的婴儿与母亲依恋关系的形成(Bilgin & Wolke, 2022)。
结论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由于各种原因,共睡可能是一些父母的首选。只要遵循安全措施,共睡不太可能影响孩子的情感和行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