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传统中药的功效与应用
山豆根:传统中药的功效与应用
山豆根,又名北豆根、廣豆根等,是传统中药材中常用的一味药材。它主要来源于豆科植物越南槐的根部,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散结等功效。本文将详细介绍山豆根的药用价值、功效、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传统药材。
山豆根
SHAN DOU GEN
寒熱指數:
58組方排名:316
英文名稱: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 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 Sophora Root
別名:北豆根,山豆根,廣豆根,黃結,山大豆根,苦豆根
藥品來源:豆科蔓生性矮小灌木植物越南槐(廣豆根)的根。全年可採,以秋季採者為佳。洗淨泥土,曬乾,切片生用。本品又名廣豆根。
道地藥材:廣西,中國大陸各地
生長環境:山腳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全國中草藥彙編
最後更新日:2024-02-10
山豆根的傳統功效
1.清熱解毒
山豆根味甘,性寒,入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殺蟲之功效。常被用來治療咽喉腫痛、牙痛、痔腫、腹痛下痢、咳嗽氣喘、驅蟯蟲、蛇咬傷、蜘蛛傷等症狀。
2.利咽消腫
山豆根含有皁苷、生物鹼和黃酮類化合物,這些成分具有抗菌、消炎和止痛作用,可以緩解咽喉腫痛。
山豆根中的皁苷還能促進唾液分泌,使咽喉保持濕潤,減少刺激,從而緩解咽喉乾澀和疼痛。
山豆根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減少炎症反應,從而緩解咽喉腫痛。
3.散結
「山豆根」具有散結的功能,常被用來治療瘰癧、乳癰等疾病。
《福建民間草藥》記載,可將射干鮮根三至五錢,酌加水煎,飯後服用,一天兩次,可治療腮腺炎。
《本草匯言》則記載,可將射干、連翹、夏枯草等分,製成藥丸,每服二錢,飯後以白湯送服,可治療因熱氣結聚而引起的瘰癧結核。
此外,扁竹根與萱草根同為末,以蜜調服,可治療乳癰初腫。
4.清熱利濕
山豆根性微寒,味甘、苦,歸脾、胃、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清肺化痰,散結消腫的功效。
用於濕熱黃疸,肺熱咳嗽,癰腫瘡毒等症,常與大青葉,甘草,白花蛇舌草,魚腥草等藥物配伍使用。近年來還用於鉤端螺旋體病,早期肺癌,喉癌,膀胱癌和慢性遷延性肝炎等疾病,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5.解毒
山豆根性寒、味甘,入肝經、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生物鹼、皁甙、黃酮類、澱粉質、多醣等,這些成分能夠清除體內的有害物質,促進毒素的排出,從而達到解毒的效果。山豆根可以用來解除食物中毒、藥物中毒等各種中毒症狀,也可以用來治療皮膚病、口腔潰瘍、痔瘡等疾病。
6.驅蟲殺蟲
山豆根含有多種成分,包括生物鹼、黃酮類、皁甙等,具有一定的驅蟲和殺蟲作用,能抑制蟲類生長和繁殖,用於治療腸道寄生蟲感染、皮膚寄生蟲感染等疾病。此外,山豆根還能調節腸道菌羣平衡,增強免疫力,有助於預防感染和炎症等疾病。
7.清熱瀉火
山豆根性大苦大寒,入胃經,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為治療咽喉腫痛之要藥。單用煎服或含漱,可治輕症咽喉腫痛;重症者配玄參、板藍根、射乾等藥以增效。亦可治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症,單用煎湯漱口,或與石膏、黃連、升麻、牡丹皮等同用。
顯示
山豆根的古代典籍
- 《 中國藥典》:根據中醫古書《中國藥典》對於中藥「山豆根」的描述,其主要功效在於清除體內熱毒、解除毒素對身體的影響,並能消除腫脹,對喉嚨部位特別有幫助。常被用於治療因火毒積聚所導致的咽喉部位腫痛,以及齒齦腫痛等症狀。 山豆根這種中藥,在中醫學中主要的作用是幫助我們身體排除過多的熱氣和毒素,它有很好的消炎、解毒效果。特別地,對於喉嚨和口腔部位的問題,如喉嚨腫痛或是牙齦腫痛,因為體內火氣太大而引起的,山豆根都能發揮很好的緩解作用。
山豆根的現代功效
1.降血糖
山豆根之降血糖功能,古籍有云:「山豆根,味甘、性寒,入脾、腎二經,具有補氣養血、益精明目、降血糖之效。」
現代研究證實,山豆根之降血糖作用主要歸因於其中所含的多醣成分。該成分能夠刺激胰島素分泌,增加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促進糖代謝,從而降低血糖水平。
山豆根是治療糖尿病的天然藥物,服用方便,對身體沒有副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選擇。
2.降血脂
山豆根富含多醣成分,能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此外,其亦能降低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是降血脂良藥。
3.抗發炎
山豆根含生物鹼、黃酮類、皁甙、多醣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調節等作用,能減輕炎症反應,緩解風濕病、關節炎、過敏性疾病等症狀,並有助於調節腸道菌羣平衡和增強免疫力。
4.止痛功效
山豆根含有生物鹼成分,具有鎮痛作用,可減輕疼痛和不適感。現代研究表明,山豆根可治療頭痛、牙痛、胃痛、痛經等疾病。此外,山豆根還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作用,有助於緩解炎症和預防感染,維護身體健康。
山豆根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搗敷。
山豆根的炮製
除去殘莖及雜質,浸泡,洗凈,潤透,切厚片,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寒、腹瀉者忌服。
虛寒體質者避免服用。
脾虛、食慾不振且腹瀉者不可服用。
虛火炎肺、咽喉腫痛者禁用。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避免使用。
腸道功能不良、腸梗阻、慢性腹瀉者避免使用。
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患者避免使用。
山豆根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牙齦腫脹痛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皮膚癬菌病(頭,鬍鬚)白癬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咽喉痛腹痛牙齒痛皮膚顏色發黃急性咽喉炎咳嗽黃疸疥癬氣喘鉤端螺旋體病癰風濕病頭痛疼痛低血糖痔瘡糖尿腮腺炎糖尿病肺癌
山豆根含有的化學成分
苦參鹼(Matrine), 氧氣苦參鹼(Oxymatrine), 臭豆堿(Anagyrine), 甲基野靛堿(Methylcytisine), 左旋-朝鮮槐素(l-Maackiain), 左旋-朝鮮槐素-葡萄糖甙(l-Maackiain glucoside), 金雀異黃素(Genistein), 槐定素(Sorphoradin), 槐黃素(Sorphoranone), 槐孕色烯(Sorphoradochromene), 槐環黃素(Sorphoranochromene), 酚類化合物(Phenolic compounds), 蝙蝠葛堿(Menisperine), 粉防已堿(Tetrandrine), 山豆根堿(Dauricoline), 青藤堿(Sinomenine), 山豆根諾林(Daurinoline), 山豆根可林(Daurico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