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赋能,河北前郑庄皮影基地创新传承非遗获双认证
新媒体赋能,河北前郑庄皮影基地创新传承非遗获双认证
“影韵乡园”是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前郑庄村非遗皮影基地的注册商标,这个成立于2021年的基地,短短几年间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2年被授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亭皮影传承基地,2023年被授予河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前郑庄村非遗皮影基地在传承与创新中的不懈努力。
传统技艺的现代演绎
前郑庄村非遗皮影基地的创新首先体现在技术上。虽然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们使用了AI技术,但基地在皮影制作和表演中融入了数字化元素,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机。例如,他们开发了皮影动画与AR交互展示项目,让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在屏幕上舞动,这种创新性的展示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在内容创新方面,基地推出了许多寓意吉祥的新作品,如“事事如意”、“金龙祥瑞”等。这些作品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元素,让皮影戏更加贴近当代人的生活。例如,他们创作了以现代故事为题材的皮影戏,让观众在欣赏传统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新媒体助力传统文化传播
在传播创新方面,前郑庄村非遗皮影基地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辟了皮影戏传播的新渠道。基地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开设了账号,定期进行直播和短视频创作。通过直播,观众可以实时观看皮影戏的表演,甚至还能与表演者互动,这种创新性的传播方式极大地扩大了皮影戏的受众范围。据统计,基地的抖音账号粉丝已超过10万,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500万次。
除了直播,基地还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向观众展示皮影戏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故事。这些短视频不仅让观众了解了皮影戏的艺术魅力,也让更多人对这门传统艺术产生了兴趣。通过新媒体平台,前郑庄村非遗皮影基地成功地将这门古老的艺术带入了现代人的生活。
校地合作推动非遗传承
前郑庄村非遗皮影基地还积极探索与高校的合作模式,通过“手拉手”机制推进非遗文化建设。2024年12月,基地与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交流学习活动。活动中,基地创始人刘永东向40余名学生讲述了乐亭皮影的历史渊源及基地的发展历程。随后,基地的巾帼雕刻员们现场讲授了皮影雕刻技艺,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了这门传统艺术的魅力。最后,学生们还用自己制作的影人,与专业表演人员共同演绎了一场精彩的皮影戏。
这种校地合作模式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也让皮影戏这门传统艺术走进了校园,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前郑庄村非遗皮影基地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创开发助力乡村振兴
前郑庄村非遗皮影基地还积极开发文创产品,推动非遗皮影的产业化发展。基地注册的“影韵乡园”商标,已经成为乐亭皮影的一张名片。他们开发的皮影摆件、皮影钥匙扣、皮影书签等文创产品,不仅深受游客喜爱,还远销海外,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前郑庄村非遗皮影基地的创新实践,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内容创新、传播创新和合作模式创新,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了新的生机。同时,基地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们期待前郑庄村非遗皮影基地能继续在传承与创新中探索,让这门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