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专家解析:室内空气质量与哮喘
东南大学专家解析:室内空气质量与哮喘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陆远博士近日指出,室内空气质量对哮喘病患者有着重要影响。气候变化、过敏原增多、空气质量等因素都可能诱发哮喘。他强调,秋季气温下降,室内空气流通不畅,尘螨、霉菌等过敏原浓度上升,不利于哮喘控制。陆远博士建议,哮喘患者应规律使用支气管吸入性药物,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以减少哮喘发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哮喘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室内空气质量与哮喘的关系
陆远博士表示,室内空气质量是影响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秋季气温下降,人们倾向于关闭窗户以保持温暖,这导致室内空气流通不畅,尘螨、霉菌等过敏原浓度上升,不利于哮喘控制。此外,秋季花粉浓度升高,宠物换毛季节到来,加之秋冬季节雾霾天气频发,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潜在的过敏原,加重哮喘患者的症状。
哮喘的发病机制和诱因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气道对多种刺激表现出高度反应性(气道高反应性),导致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夜间或清晨症状更为明显。哮喘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安全。
哮喘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
遗传因素:哮喘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或近亲患有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如鼻炎、湿疹),个体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
环境因素:
- 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皮屑)和食物过敏原(如海鲜、坚果)是常见诱因。
- 空气污染:工业气体、烟雾等污染物可刺激气道引发哮喘。
- 气候变化:气温骤变、冷空气刺激常诱发哮喘发作。
感染因素: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性感冒,是哮喘急性加重的重要原因。
生活方式:吸烟、缺乏锻炼及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增加哮喘发病风险。
心理因素: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诱发哮喘。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可能诱发哮喘症状。
哮喘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哮喘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维持正常活动水平。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药物治疗:
- 长期控制药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等。
- 快速缓解药物: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等,用于缓解急性症状。
避免接触过敏原:识别并避免接触个人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
环境控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使用空气净化器,定期清洁空调和通风系统。
生活方式调整:
- 运动: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前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预防症状。
- 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
- 戒烟:避免吸烟和二手烟暴露。
定期监测:使用峰流速仪监测肺功能,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哮喘的分类和严重程度
哮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类:
- 轻度间歇:每周症状不超过两天,每月夜间症状不超过两次。
- 轻度持续:每周症状超过两次,但每天不超过一次。
- 中度持续:每天都有症状,每周不止一晚。
- 重度持续:大多数日子里全天有症状,夜间频繁出现。
了解哮喘的分类有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患者应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计划。
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哮喘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陆远博士强调,哮喘虽不可根治,但通过正确规律的治疗,可以完全控制症状,使患者能够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