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致敬“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从留学美国到开创中国航天事业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22:4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致敬“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从留学美国到开创中国航天事业

2024年,中国航天再次创造历史。长征六号丙、长征十二号相继首飞成功,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不断壮大。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五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为中国航天赢得新年“开门红”。这些辉煌成就,正是对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最好的致敬——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

01

从留学美国到回国报效

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上海,自幼展现出非凡的天赋。193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第二届庚款留美公费生,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在那里,他迅速取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并转投航空理论研究,师从著名力学家冯·卡门教授。

在美国期间,钱学森展现出卓越的科研才能。他与导师冯·卡门共同发表多篇重要论文,提出了著名的“钱-卡门公式”。他还参与创建了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成为世界知名的火箭喷气推进专家。

然而,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钱学森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渥生活,踏上归国之路。尽管遭遇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甚至被软禁五年,但他报效祖国的决心从未动摇。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下,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02

开创中国航天事业

回国后的钱学森,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中。他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领导完成了多项关键任务:

  • 1960年,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仿制近程导弹
  • 1964年,主导研发出中近程导弹
  • 1966年,实现导弹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技术突破
  • 1970年,牵头完成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

这些成就,使中国在短时间内跻身世界航天大国行列,极大提升了国家的军事和科技实力。钱学森以其卓越的科学才能和坚定的爱国情怀,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具有高尚品格的爱国者。他一生淡泊名利,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他曾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在美国时,他已是享有盛誉的终身教授,生活优渥,但毅然选择回国投身艰苦的科研事业。

回国后,他的收入并不宽裕,却多次将稿费和奖金用于资助学生或捐献给国家。例如,《物理力学讲义》和《星际航行概论》的数千元稿费被他作为特别党费上交,甚至父亲遗留的补发工资也被捐出。

这种高尚品质源于家族传承。《钱氏家训》中有言:“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04

精神传承,薪火相传

钱学森的精神,正在新一代中国航天人身上得到传承。从长征八号甲到长征十号,从“微笑”卫星到下一代北斗系统,中国航天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计划于2025年首飞,将提供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3-7吨的运载能力。长征十号载人火箭瞄准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月,而长征九号重型火箭则将满足未来月球科研站、太空电站等重大任务需求。

在卫星领域,中欧合作的“微笑”卫星将对地球磁鞘及极尖区进行全景成像;全球首颗静止轨道微波气象卫星预计2026年前后发射,将实现对大气温湿度要素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的高频次三维探测。

载人航天方面,“轻舟”货运飞船和“昊龙”货运航天飞机入选中国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方案,将为中国空间站的运营提供更高效、低成本的天地往返服务。

05

结语

钱学森的一生,是对科学执着追求与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他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更是一位战略科学家,用毕生心血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他的精神和成就,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正如钱学森所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让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步步走向世界前列。今天,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一颗颗中国制造的卫星在轨运行,不禁会想起那位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一生的科学巨匠——钱学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