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人持续指责怎么办?专家解析6大应对策略
被家人持续指责怎么办?专家解析6大应对策略
在我们的生活中,家人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但有时他们也会成为我们最大的困扰。特别是那些充满负能量的家人,他们的抱怨、埋怨和指责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心理咨询案例,深入分析这种"指责型人格"的成因,并提供6大实用方法,帮助你增强心理屏蔽力,不再被负能量所影响。
一个令人心碎的案例
先来看一个心理咨询案例。一个15岁的少女,心思细腻,属于"高敏感人群",不是那种天生大大咧咧的性格。她说自己每次父亲在家跟她们发泄"负能量"时,她就觉得特别"难受窒息"。
她觉得自己的父亲有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有多年的鸡蛋里挑骨头的恶习,平时说话态度就很恶劣,对很多事情都看不惯。平均每天在家都要发泄一两次。
每次5分钟左右,因为没人敢和他吵。他说累了,就不会继续再说了。但每次她父亲发泄5分钟,她就要难受好一阵子。
比如她妈妈在厨房做饭,她爸就像个监工似的挑剔她妈的"小纰漏",有一次盛汤的碗拿小了,没有拿他认为合适的那个大小,她爸对她妈就是一阵震耳欲聋的训斥声,仿佛下一秒就要干架的感觉。
基本上天天如此,一年365天每时每刻,她都要面对她爸这样的挑剔和训斥!关键每次骂完她们,她爸都是一副"老子这辈子遇到你们这些蠢货真的是倒八辈子霉"的样子。
她说自己还有一个妹妹,比她小2岁。妹妹的性格刚好跟她相反,大大咧咧的,天生比较乐观。每次父亲发脾气,她都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好像父亲的负能量对她一点影响也没有,仍然每天挺阳光开朗的。
她说她想学妹妹,但天性决定了的,学不会。如今由于父亲负能量的影响,已经快要抑郁了。所以想问我:如何才能让自己不被负能量的家人影响?
深入分析:指责型人格的根源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案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与其说这位父亲是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不如说他是典型的"指责型人格"。
指责型人格形成的根源,是因为自尊水平太低导致的。你会发现,几乎所有心理问题,核心都是因为自尊水平太低。
自尊水平有三个能量级,从低到高分别是:
- 依赖型自尊
- 独立型自尊
- 无条件自尊
可以说,90%的人都处在"依赖型自尊"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人,是没办法做到"自尊能量"的自给自足的。
自尊这个东西,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不可或缺,所以一旦自尊能量低了,就需要第一时间补充。其实大部分人的自尊能量,通过休息就能得到有效补充。但自尊水平特别低的依赖型自尊,一旦自尊受挫(往往是工作上不顺心或有其他不开心),就需要通过diss或指责他人,从他人身上攫取自尊能量。
而diss或指责的对象,通常都是他最亲近的人,要么是恋人,要么是家人。
很不幸,这位父亲就属于这种情况。就像案例中的女儿说的,父亲的这种"指责型人格",已经病入骨髓,早已经固化,让他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唯有你自己将自尊水平,从"依赖型自尊"提升到"独立型自尊",也就不会再怕父亲的diss或指责了。
6大实用方法,增强心理屏蔽力
了解了问题的本质后,问题也就好解决了。下面提供6大可供实操的"方法论":
建立边界感:学会说"不",为自己设定清晰的界限,避免过度承担责任。
提升自我价值感: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学习新技能等方式,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情绪管理: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被负能量所影响。
建立支持系统:寻找理解和支持你的朋友或家人,建立一个积极的社交圈。
专业帮助:如果情况严重,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
自我对话: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改变对负能量的反应模式,培养积极的心态。
通过这些方法,你可以逐步建立起心理屏蔽力,不再被负能量所影响,过上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