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热议:AI对职业健康的双刃剑效应
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热议:AI对职业健康的双刃剑效应
在近日举行的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人工智能对职业健康的双刃剑效应成为热议话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指出,虽然AI在某些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工作质量下降和焦虑感增加等风险。那么,AI究竟是职业健康的福音还是隐患?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一复杂议题。
AI在职业健康领域的积极应用
AI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医疗健康领域,为职业健康带来革命性变化。从智能化诊疗到个性化治疗,从药物研发到公共卫生,AI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智能化诊疗方面,百度灵医大模型已在国内200多家医疗机构落地应用,显著提升了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医联推出的MedGPT大模型基于千亿级参数,致力于实现全流程智能化诊疗。
在个性化治疗领域,圆心科技的源泉大模型通过对患者进行精准画像,提供定制化疾病管理和药物服务。药物研发方面,晶泰科技的XpeedPlay平台利用大模型技术加速抗体筛选,腾讯“云深”平台则具备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的加速发现能力。
医学影像分析是AI应用的另一重要领域。北京天坛医院推出的“龙影”大模型,基于该模型研发的首个“中文数字放射科医生”“小君”已经实现通过分析MRI图像描述快速生成超过百种疾病的诊断意见,平均生成一个病例的诊断意见仅需0.8秒。目前“小君”医生可以实现针对脑血管病以及脑部、颈部和胸部等十几个部位的肿瘤、感染类疾病等上百种疾病给出诊断意见。
AI还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体验。百度文心大模型与灵医大模型合力支撑的AI药品说明书,不仅支持患者阅读药品说明,还支持患者通过文字、语音的方式向 AI 药品说明书进行提问。大模型支撑下,AI药品说明书会根据患者的输入内容自动生成结果,并借助药师/医生的虚拟形象进行辅助回答。AI大模型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教育和信息获取渠道。
在医院管理方面,万仞智慧发布的董奉大模型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智能高效配置。在教学科研领域,医渡科技大模型将科研产出论文周期从6-12个月缩短至1-2个月。中医智能化方面,天士力与华为云联合发布的“数智本草”中医药大模型,拥有380亿参数量,推动了中医药理论证据的挖掘和总结。
AI带来的职业健康风险
然而,AI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根据保险公司的最新研究,员工在入职第一年内发生工伤事故的比例高达35%,其中餐饮业更是高达52%。平均每起工伤事件会导致员工缺勤72个工作日,背部、肩膀和膝盖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
更令人担忧的是,医疗保健产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AI风险。研究显示,未来10年内,医疗保健产业将超越IT产业,成为AI风险最严重的领域。这主要是由于人身伤害和职业责任可能造成的高额损失。
此外,AI还可能对员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皮萨里德斯的研究发现,自动化风险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尽管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技术让工作更加灵活自主,但AI和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却增加了人们的焦虑感。
应对方案与未来展望
面对这些挑战,政府和相关机构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以上海市为例,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方面,上海将深化前沿基础研究,推动算法突破与算力提升,同时提升数据治理与流通水平。支撑平台建设方面,将建设医疗健康数据新型基础设施、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医学人工智能测试验证中心和应用中试基地。
应用场景打造方面,方案提出推动AI与临床医疗、中医药和公共卫生的深度融合,涵盖临床诊疗辅助决策、检验检查辅助诊断、智能手术辅助、智能用药服务等多个领域。
为了确保AI的安全和伦理治理,方案还强调了完善相关法规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措施,上海正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和产业发展高地。
面对AI这把双刃剑,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其带来的机遇,也要警惕潜在的风险。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完善工作环境的安全政策。同时,建立良好的离职体验机制,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也是维护企业声誉和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径。
从长远来看,跨领域融合、智能化医疗、普惠医疗以及伦理和监管的完善将成为AI发展的新趋势。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我们才能确保AI真正成为职业健康的守护者,而非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