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基建投资方,夜间灯光亮度增15%
中国成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基建投资方,夜间灯光亮度增15%
在全球南部经济复苏乏力且不平衡的情况下,区域发展和基础设施投资似乎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SSA)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不可或缺的发展动力”。那么,中国在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开普敦,南非|图源:Anthony Tuil via Unsplash
在过去 20 年里,中国已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最大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和建设方。由Yan Wang和 Yinyin Xu 撰写的最新工作论文,通过严谨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揭示了中国基础设施项目对当地经济活动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
研究团队利用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管理的中国海外发展融资(CODF)数据库,考察了电力、交通、电信、供水和污水处理等行业的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他们汇编了2008至2021年间撒哈拉以南非洲48个国家4385个二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集。
研究发现,中国基础设施项目的存在与当地经济活动的增加显著相关,并在当地和邻近地区产生显著的正溢出效应:
-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二级行政区中,如果至少存在一个中国基础设施项目,会使该地区的夜间灯光亮度直接增加约5个百分点,间接增加约10-15个百分点。
- 这些影响在统计上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世界银行在该地区的项目与微观地区夜间灯光亮度的增加未被发现存在显著的统计学上的相关性。
- 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在缩小发展差距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发展,释放了发展潜力,并有潜力在长期内维持经济增长。
研究还指出,为了准确评估中国在东道国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影响,必须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同时,中国在实施高质量发展合作项目方面仍处于不断学习的上升阶段,其相关机构尚需建立,能力也需要加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开发合作伙伴和融资方,中国应充分利用其资源,并在高质量的合作项目管理中提升能力。
考虑到今年晚些时候即将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此时正是认识基础设施投资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的时机。中非利益相关方应当有动力将促进以成果为导向的项目管理问题纳入议程,完善项目供应链的质量控制并加强问责制。从实际角度来看,推动中非国际咨询行业的发展,可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全新高质量增长引擎的措施,为中国和非洲大学毕业生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创造就业机会,并服务于全球绿色可持续的未来发展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