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同锅盔:传统美食里的匠心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同锅盔:传统美食里的匠心传承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dtnews.cn/shejianshangdedatong/20250225/64113.html

锅盔,作为大同地区的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香甜可口的风味深受当地人喜爱。从发面到烤制,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大同人对传统美食的坚守与传承。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大同锅盔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感受这一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



位于富力城的旺客锅盔


美拉德配色的红糖锅盔

锅盔,全国各地都有,有白皮的、酥皮的、五香的;有带馅的,有不带馅的。带馅的又有鲜肉锅盔、牛肉锅盔、梅菜扣肉锅盔等。而大同锅盔,独树一帜,别具风味,以红糖锅盔为主打,还兼有白糖锅盔、麻酱锅盔。大同锅盔,“虚腾腾”“甜渗渗”,香软可口,不失为最佳的早餐选择之一。

锅盔,是多姿多彩的大同饼谱系中的一员。大同市厨界大师赵富平介绍,锅盔是大同一种古老的风味美食,与大同糖三角、油旋等属于一类。这类饼的共同点是用发面制作,不带馅,烤烙结合。

“锅”“盔”与饼似乎没什么联系,那么锅盔的名称由何而来?赵富平介绍说,坊间有两种传说,一种是老大同有一种和面的盆叫“盔”,这种盆是陶制的,很重,比大同人家里的缸要浅,但比盆要深,而制作锅盔的烤炉形似“盔”,所以这种饼被称作“锅盔”;另一种传说是古代士兵行军打仗时,用所带的头盔烤饼子吃,后来就把这种形状介于方形和圆形之间的饼称为“锅盔”。

在大同富力城有一家名为“旺客锅盔”的小店,其制作技艺源自大同著名的“九矿顺城锅盔”。小店虽然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净整洁。李师傅是店里的“技术大拿”,有着10多年的锅盔制作经验。

制作锅盔的面要在前一天晚上发好,“发面得用老面酵,发好的面只兑碱,这样做出的锅盔口感才好。”李师傅先做的是红糖锅盔。将面用手平摊开,在上面铺一层厚厚的红糖。红糖看上去是普通红糖,实则里面按比例混合了面粉和油,这样使得红糖不仅松散不结块,而且很滋润。将铺好红糖的面皮卷起,将其横向一分为二,然后将两条面叠起,稍加整理,再横向一分为二,如此反复两次后,再横向一分为二,这时面的纹理犹如油画一般,浅白、浅黄,渐变为浅巧克力色,直至深琥珀色,有一种美拉德配色的即视感。将面条整理下剂,每一个剂子三两二。尽管李师傅把剂子都要过秤,但每个剂子重量十分精准,不用添加分毫。“干得年长了,手就是秤”,李师傅自豪地说。下好的剂子还要擀开,折叠,再擀开,再折叠,如此反复三次,边擀边撒红糖,最后一次擀成一个正方形,一个饼坯才算完成。饼坯放入烤盘,进入烤箱,20分钟后,锅盔出炉。

刚出炉的锅盔满屋飘香。掰开一个,外皮酥脆,清甜不腻,暄软可口。白糖锅盔色泽金黄,香甜得当,十分美味。麻酱锅盔属于咸口,刚入口味道平平,嚼几口,则满口生香,麻酱香、芝麻香相得益彰,十分惊艳。

在许多大同人的记忆里有这样的场景:街边一个只有四五平方米的小店铺,店里一张面案,门口立一个用汽油桶改装加工成的烤炉(桶身里用泥砌成中心有一圆孔的烤炉),桶口盖一个大号饼铛。清晨,上班的人、晨练结束的人、上学的孩子,路过驻足,喊一声:师傅,拿个红糖锅盔!就是这样一个简易的器具,却加工出了大同人眼里的至味美食。随着时代的发展,街边摊、简易炉虽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锅盔的香味还留在人们的味蕾记忆里,久久不能远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