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精度定位技术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59: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精度定位技术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智能化与电动化进程加速,智能驾驶逐渐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尤其是在L3级及以上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逐步落地的过程中,车辆的自主决策和安全行驶需求对车辆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环境复杂多变的驾驶需求,特别是在高楼林立、信号遮蔽、道路复杂的城区,GNSS的误差显著增加,导致定位精度难以达到自动驾驶对厘米级定位的严格要求。

在此背景下,高精度定位技术方案应运而生。该技术通过融合多种先进的定位技术,如PPP-RTK(精密单点定位-实时动态定位)、卫惯组合导航(GNSS+IMU)、地基增强系统等,确保车辆能够在多种复杂场景下保持高精度的定位信息,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可靠的位置信息支撑。高精度定位不仅在车辆的导航和定位中发挥关键作用,还在整个智能交通系统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城市复杂路网,自动驾驶汽车都需要依靠高精度定位提供的绝对位置信息,结合环境感知数据,完成路径规划、避障和自主驾驶等任务。因此,理解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对智能驾驶行业的持续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01

高精度定位的技术背景与发展

01-1

高精度定位的定义及分类

高精度定位技术是一种通过实时动态差分技术、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卫星定位与惯性导航融合等手段,获取车辆在全球坐标系下的绝对位置信息的技术。相较于传统的GNSS定位系统,高精度定位的误差通常控制在分米级甚至厘米级,极大地提升了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高精度定位的核心优势在于它能够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实时的位置信息,尤其在复杂环境下,如城市峡谷、隧道、高架桥等场景,传统定位系统往往因信号遮挡、干扰等因素导致定位精度下降,而高精度定位则能够通过融合多种定位方式,有效克服这些挑战。

高精度定位技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技术实现路径,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基于差分技术的定位(如RTK、PPP-RTK)和基于组合导航的定位(如卫惯组合导航)。其中,RTK(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通过地基增强系统提供的差分信号,可以实现厘米级别的高精度定位,主要应用于对定位精度要求极高的场景,如自动驾驶、测绘、精密农业等;而PPP-RTK则结合了PPP和RTK的优势,利用广域增强信号进行高精度定位,适用于广泛的区域环境,如高速公路、开放道路和城市复杂场景。

PPP-RTK 技术示意图

01-2

技术实现原理

高精度定位的实现原理主要依赖于多种定位技术的结合和融合。在实际应用中,单一的GNSS定位技术由于受到信号遮挡、卫星轨道误差、电离层和对流层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定位精度难以满足智能驾驶对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精度的要求。因此,必须通过组合多种技术,如GNSS、IMU(惯性测量单元)、RTK、PPP等,来提高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RTK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GNSS接收器接收卫星信号,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通过实时差分运算,校正因卫星误差、大气干扰等导致的定位误差,从而实现厘米级别的高精度定位。相比之下,PPP(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无需依赖地面基准站,而是通过全球卫星轨道和钟差的精密校正,提供高精度的定位结果。PPP技术虽然在精度上稍逊于RTK,但在广域场景下,特别是在覆盖范围大、地面基站稀少的区域,如山区、海洋等环境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在实际应用中,PPP-RTK技术通过将PPP的全球范围误差校正能力与RTK的局部实时差分结合,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高精度定位,并且适用于包括高速公路、城市街道在内的多种驾驶环境。同时,为了解决城市复杂场景中的信号遮挡问题,惯性导航系统(IMU)也被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定位方案中。IMU通过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传感器,测量车辆的运动状态和姿态,即使在卫星信号失效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通过惯性导航提供连续的位置信息。

01-3

高精度定位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场景

城市导航辅助驾驶

随着L3级别及以上的自动驾驶功能逐步在市场中推广,智能驾驶车辆在复杂城市环境中行驶时,面临着极为复杂的路况和交通参与者。城市道路的多变性、信号遮挡,以及行人、非机动车等多种交通元素的存在,使得对车辆的实时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精度定位技术能够通过厘米级的精准定位,结合城市导航系统,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可靠的路径规划和避障决策支持。特别是RTK和PPP-RTK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够在十字路口、高架桥、隧道等复杂场景中,保持稳定的高精度定位,确保车辆安全通过。

高速公路场景

在高速公路等相对简单的结构化道路上,高精度定位技术可以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超视距的定位支持。通过高精度地图与定位信息的结合,自动驾驶车辆能够在高速行驶时提前预判前方路况,规划行驶路线,避免紧急刹车和变道。同时,PPP-RTK技术的广域覆盖能力也使其在高速公路的长距离驾驶中表现出色,能够在保持车辆高速行驶的同时,确保精准的路径规划。

自动泊车与智慧停车

在智能驾驶场景中,自动泊车和智慧停车已逐步成为车主关注的热点功能。高精度定位技术能够为自动泊车系统提供厘米级的位置信息,使车辆能够在停车场中精确定位并完成泊车操作。相较于传统的泊车系统,高精度定位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泊车的精度和速度,特别是在地下停车场等信号较弱的环境中,惯性导航与RTK技术的结合能够确保车辆准确泊车。

02

高精度定位的技术优势与挑战

02-1

技术优势

高精度定位技术相比传统的GNSS导航系统,具有显著的优势,特别是在智能驾驶领域。首先,高精度定位技术能够提供厘米级的位置信息,这是自动驾驶车辆实现车道级导航和自主驾驶的基础。传统GNSS的定位误差通常在10米左右,而高精度定位技术通过差分技术、卫惯融合等手段,能够将误差控制在厘米级甚至更低的水平,确保车辆在复杂场景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高精度定位与普通导航定位对比

其次,高精度定位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城市复杂场景中,卫星信号容易受到高楼、大树等障碍物的遮挡,导致信号中断或误差增加。高精度定位技术通过融合多源传感器数据,能够在信号失效的情况下,依靠惯性导航系统提供连续的位置信息,确保车辆的持续定位。

此外,随着5G和C-V2X(蜂窝车联网)的快速发展,高精度定位技术将进一步融合车联网技术,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定位服务。未来,基于车联网的高精度定位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车辆的自主驾驶,还能够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共享,提升整个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02-2

技术挑战

高精度定位技术虽然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其在技术实现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实现依赖于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地基增强系统、卫星基站等。在城市环境中,由于建筑物遮挡和信号反射,建立覆盖广泛且稳定的增强系统需要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技术支持。

卫惯组合导航系统在复杂场景中的精度受限。尽管惯性导航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连续的定位信息,但由于惯性导航本身存在误差积累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会逐渐降低。因此,如何有效解决惯性导航的误差积累问题,仍然是行业面临的重要技术难题。

03

高精度定位的行业发展趋势

高精度定位技术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不仅需要技术本身的不断进步,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从硬件设备到软件算法,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行业标准制定,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在硬件设备方面,车载GNSS模块的性能将不断提升。多频多星座系统的普及,将为高精度定位提供更稳定、更精确的信号源。同时,IMU等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也将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组合导航系统的性能。

在软件算法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高精度定位算法将更加智能化。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系统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定位数据,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基础设施方面,地基增强系统和星基增强系统的建设将不断完善。5G网络的普及将为高精度定位提供更稳定、更低延迟的数据传输支持。同时,高精度地图的覆盖范围和更新频率也将不断提升,为智能驾驶提供更丰富的环境信息。

在行业标准方面,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规也将逐步完善。这将为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应用提供更明确的指导和规范,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04

结语

高精度定位技术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是实现自动驾驶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融合多种先进技术,如PPP-RTK、卫惯组合导航等,高精度定位技术能够实现在复杂环境下的厘米级定位,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可靠的位置信息支持。这不仅提高了车辆的导航和定位精度,还增强了路径规划和行驶控制的能力,从而大大提升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精度定位技术将继续推动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为实现更加智能、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贡献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