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泰伯奔吴:无锡古迹背后的历史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泰伯奔吴:无锡古迹背后的历史传奇

引用
澎湃
10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42927
2.
https://www.lishimingren.com/all/shangchao/wutaibo.html
3.
https://www.wuxi.gov.cn/doc/2025/01/26/4487252.shtml
4.
http://zyb.taihufengjing.com/Article?Id=4D1CAE05-3889-40DF-98BE-3DE191E3CACC
5.
https://www.wuxi.gov.cn/doc/2024/12/06/4449721.shtml
6.
https://www.nju.edu.cn/info/1056/386051.htm
7.
http://www.tianxiawushi.com/plus/view.php?aid=10032
8.
http://jsnews.jschina.com.cn/zt2024/ztgk_2024/202407/t20240701_3427420.shtml
9.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99dd0fe4b02fce41ed237f.html
10.
https://m.weibo.cn/status/O7fhX8L7w?entry=thirdapp&wm=90154_90001&luicode=10000360&lfid=ucneirong_9999_0001&launchid=10000360-ucneirong_9999_0001

“泰伯奔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周部落首领公亶父的长子泰伯,为让位给幼弟季历,带领族人东迁至太湖地区,建立了勾吴国,开启了吴文化的先河。这一段历史不仅丰富了无锡的文化内涵,也使得无锡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如今,漫步于无锡的古迹之中,仿佛还能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

01

泰伯奔吴:一段礼让天下的传奇

泰伯,又称太伯,是周部落首领公亶父的长子。据《史记》记载,泰伯的母亲名叫太姜,是有台氏之女,古公亶父的正妻,生太伯、仲雍和季历。季历和他的儿子姬昌都很贤明,古公亶父因此有立季历为继承人的想法,以便传位给姬昌。泰伯知道父亲古公亶父的心思,为了成全父亲,他于是便和二弟仲雍就迁居到荆蛮之地,文身断发,以表示不可以继承君位,来避让季历。

据说途中曾经经过太行九泉山(今晋城市吴王山),后世为纪念更名为吴王山。泰伯与仲雍同避荆蛮后,定居梅里(今江苏无锡梅村)。土著居民认为太伯有德义,追随归附太伯的有千余家,并拥立太伯为当地的君主,尊称他为吴太伯,自号“句吴”。不过泰伯兄弟有没有到达江南,这是一个没有定论的说法,将梅里定在无锡,是南朝无锡县令刘昭在注《后汉书·郡国志》时开始这一说法的。以前古籍所说的梅里究竟在哪里,至今一直难以确定。

泰伯无子,死后由其弟仲雍继位。泰伯葬于梅里东(今鸿声镇)的皇山(后名鸿山)南麓。周武王灭商后,派人找到仲雍的后人周章,正式册封周章为吴国君主。泰伯被后世奉为吴文化的鼻祖。

02

泰伯奔吴:无锡文明的开端

泰伯奔吴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次文明的传播与融合。泰伯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带到了江南,对无锡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影响:泰伯的到来,为江南地区带来了中原文明的种子。他教化乡民,建立了江南第一村——荆村和江南第一巷——蛮巷,创作的《公刘》、《七月》等著名诗歌,成了《诗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泰伯也因给当地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受到土著居民的爱戴,拥立他为国王,建立了江南第一个国家——句吴。

经济影响:泰伯在梅里平墟修筑城郭名为“故吴”,但这一说法没有历史记载,在当地也无古城遗址,只是无锡今天有人这样推测。相传泰伯定都梅里后,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曾“穿浍渎以备旱涝”。相传泰伯开凿伯渎河,它流经坊前、梅村、荡口,直至漕湖,全长43公里,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工开凿的第一条河流。无锡清名桥一段俗称“伯渎港”,一作百渎港。伯渎河的开凿,使当地百姓世受其利。

社会影响:泰伯的礼让精神成为吴文化的精髓。他三让天下的故事,被孔子称赞为“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己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这种高尚的品德,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民众,更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楷模。

03

泰伯古迹:历史的见证与传承

泰伯墓位于江苏省无锡市东三十里的鸿山(也叫东皇山、梅里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泰伯墓用青色的大理石砌成,高2米余,直径3米多;墓顶填以黄土,常年绿草如茵。墓碑是四方形,正面刻着“泰伯墓”三个古朴典雅的篆。

泰伯庙位于梅村镇伯渎河边,是为纪念泰伯而建的祠庙。泰伯庙是在明清古庙址的基础上翻修重建的。大殿前有明代修建的石牌坊,上书“至德名邦”四个大字,醒入耳目。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就曾有《和泰伯庙》一诗颂之:“故国城荒德来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后代骚人墨客,多有颂泰伯庙的诗文遗墨。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是泰伯的生日,梅里一带人民纷纷前往瞻仰朝拜。农历清明节,梅里乡俗更有祭祀泰伯庙的隆重节日活动。泰伯庙会起源于吴地先民的祭祀信仰,在历经社会变迁后,逐渐发展成为集祭祀仪式、民俗巡游、非遗展演、农贸集市、文化娱乐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民间集会活动。泰伯庙会期间,海内外游人相聚无锡梅里古镇,祭祀泰伯,欣赏民俗表演,围观民俗巡游,游逛非遗摊位,品尝特色小吃,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

04

泰伯精神:跨越三千年的文化传承

泰伯奔吴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泰伯的礼让精神、至德守信的高贵品质,以及躬耕为民、开拓进取的高尚精神,成为了吴文化的精髓。

2024年12月,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无锡泰伯庙会作为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纳入申遗文本中。这一成功,不仅提升了泰伯庙会以及吴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更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化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当今社会,泰伯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着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要忘记谦让和包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正如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所说:“这一定和长江文化的特点有关:开放包容、精益求精、创新超越、与时俱进。”

泰伯奔吴的故事,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文化长河,穿越了三千年的时光,依然在无锡这片土地上流淌着它的智慧与光芒。它不仅是一个历史的传奇,更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无锡人,不断开拓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