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支持需双管齐下:补贴解燃眉,托育谋长远
生育支持需双管齐下:补贴解燃眉,托育谋长远
近年来,我国新生儿出生率持续下降,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为956万,创下1950年以来新低;2023年进一步降至902万,人口自然减少208万。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和地方积极出台各种生育支持政策,其中育儿补贴和托育服务成为热议话题。那么,这两种措施哪个更有效呢?
育儿补贴:真金白银的激励
政策实施现状
各地育儿补贴政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以山西高平市为例,该市对二孩、三孩家庭给予一次性生育补贴、育儿补贴等。具体而言,二孩家庭一次性给予5000元补贴,三孩家庭一次性给予10000元补贴。此外,还有产检和分娩补贴、奶粉补贴、“护苗成长”补贴和学前教育补贴等,补贴对象需满足特定条件,如户籍要求、孩次计算等。
湖北天门市则推出更为全面的生育补贴政策,包括一次性生育奖励、育儿补贴、购房奖补等。据统计,天门市已经投入3900多万元用于鼓励生育,截至2024年11月底,出生人口6530人,比2023年同期增加910人,同比增长16%。
政策效果分析
从数据来看,育儿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生育意愿。以天门市为例,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不仅获得直接的经济补贴,还享受到住房优惠等配套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提高了生育积极性。
然而,育儿补贴并非万能良药。宁波的生育意愿调查显示,虽然63%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生育,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生育,仍有10%的受访者选择不生育。这表明,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生育决策。
托育服务:解决实际难题
政策实施现状
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支持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明确了普惠托育服务机构的范围和收费管理方式。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包括各类公办托育服务机构、社会办普惠托育服务机构以及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开设的托班。
各地积极探索多元供给模式,目前全国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已近10万个,托位约480万个。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期提出,2025年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全国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
政策效果分析
托育服务解决了年轻父母的实际难题。四川成都温江区的李女士表示,“方便、省心。”她将两岁的儿子送到小区里的托育园,同时大女儿在放学后到小区托育园的托管班吃晚饭、写作业。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育儿难题,还减轻了家庭负担。
然而,托育服务也面临一些挑战。有家长反映,部分托育机构存在教师流动性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此外,托育服务的普及程度和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所有家庭的需求。
对比分析:哪个更有效?
从宁波、绵阳等地的生育意愿调查来看,经济负担重、无人帮助带孩子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受访者对发放生育津贴育儿补贴有较高期盼,同时也希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托管服务。
育儿补贴的优势在于直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效果立竿见影。但其局限性在于,单纯依靠经济激励难以解决所有问题,特别是对于高收入家庭而言,补贴的吸引力可能有限。
托育服务则更侧重于解决实际育儿难题,特别是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托育服务能够提供稳定的育儿支持。但托育服务的普及和质量提升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全面覆盖所有需求。
结论:双管齐下,效果更佳
育儿补贴和托育服务各有优劣,但两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育儿补贴能够快速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托育服务则解决实际育儿难题。因此,最理想的生育支持政策应该是两者结合,同时辅以其他配套措施,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婚假、产假等。
从长远来看,提升生育率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生育支持体系,这不仅包括经济激励和托育服务,还需要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让年轻一代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能实现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