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石牌保卫战:二战史上惨烈的白刃战,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回顾石牌保卫战:二战史上惨烈的白刃战,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石牌保卫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场战役不仅成功保卫了陪都重庆,还以二战中最大规模的白刃战闻名于世。
2015年的一个夏日,一位名叫马士弘的抗战老军官,在面对记者的镜头时,曾不无感慨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们营的士兵,大部分是来自四川的农民,是被抓来的壮丁。平时,这些人经常会开小差、当逃兵。但是,只要是一听说上战场打日本鬼子,就再也没有逃跑的了。”
马士弘
这位在1956年公审日寇战犯时,出过庭做过证的国军老营长,每次提到这些总是老泪纵横。曾经发生在1943年的那一仗,让他失去了挚友,失去了俊朗的容貌。
但是,它却换来了胜利,换来了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尊严。而那一仗,就是有着“东方斯大林格勒战役”之称的石牌保卫战。
这一战,不仅让中国守住了陪都重庆,还以二战中最大规模的白刃战而闻名于世。
在正面战场的战斗中,石牌保卫战是为数不多的以弱胜强之战,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
为了这一战,不仅马士弘这样的中级军官险象环生,就是高级将领胡连,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那么这一仗究竟如何惨烈?为何明明损失很大,我们却仍然说它是“以弱胜强”呢?
下面请跟随我们的讲述,将目光望向1943年的江西省。
1
石牌古镇位于宜昌县境内,靠着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在抗战时期,这里则是一座要塞,是国民政府保护陪都重庆的第一道门户。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重大转折,日军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为打破中国战场上的僵持局面,日本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准备在空军的掩护下,执行“鄂西作战计划”,拿下石牌要塞,威胁重庆,逼蒋介石谈判。
为保卫石牌要塞,蒋介石调中国远征军司令官的陈诚回到恩施,负责全局的指挥。在参战部队方面,蒋介石投入了第二十九集团军、第十集团军、第二十六集团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江防军等部队,以及中国空军第一、二、四、十一四个大队,还有美国的第十四航空队。
同时,蒋介石还亲自给陈诚,以及吴奇伟、胡琏等将领下达命令,提出了三条原则:
第一、江防军应以现有约两师兵力守备阵地,如被敌突破,可增加一个师,在长阳、平善坝之线作持久抵抗。同时死守资丘、木桥溪、曹家畈、石牌要塞等地,拒止敌人。
第二、第十集团军应在清江以南,进行持久战,如果敌人向渔洋关以西进攻,除了留下一支部队守备五峰之外,主力应该在渔洋关一带的山地进行游击扰袭。
第三、石牌要塞,必须指定一个师来防守。
5月17日,陈诚来到石牌三斗坪,召集全军师以上将领开会,并且指定自己的嫡系部队:第十一师来防守石牌要塞。
紧接着,陈诚再次强调:石牌为陪都咽喉,必须确保安全。无论出现什么变化,第十一师都必须固守石牌要塞,即使全军皆亡也不能后退一步。
然而,随着日寇的步步紧逼,国民党军阵地相继失守。到了25日,日寇的两个师团,已经开始进攻宜昌西岸。
国军师长罗广文率全师官兵奋力作战,但是因为己方伤亡过大,右翼阵地还是被突破。虽然经过一夜苦战,日军的攻势被遏制住了,但是前景很不乐观。到了5月25日,日军已经逐渐接近了石牌要塞。
看到这种情形,蒋介石再次向陈诚下发手令,其中写道:石牌乃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是关系陪都安危之要地。
令江防军胡琏等诸将领,必须英勇杀敌,坚守石牌要塞。如无命令而撤退,即实行连坐法。
看到这道命令,被称为“猛如虎,狡如狐”的第十一师师长胡琏,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第二天清晨,他找到兽医官崔焕之,交给他自己写下的五封遗言性质的家书,并向他交代:
“要塞失落之时,就是我为国家、民族捐躯的时候。我写好几封遗书连同遗物,麻烦你在确知我去世后寄出。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你的。”
由此可见,当时的胡琏,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
胡琏
安排好后事之后,胡琏沐浴更衣,然后带领全师官兵祭拜山神,对天盟誓,祈求神灵的保佑。之后,全师进入阵地,准备迎接接下来的大战。
1943年5月28日拂晓,石牌要塞外围枪声大作。日寇第三、第十三、第三十九师团约6万人发起攻击,准备实行中央突破的计划。
其中,第三、第三十九两个师团的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分乘上百艘冲锋舟,从水路扑向石牌。同时,两千多日军骑兵,开始向八斗方、南林坡、闵家冲等阵地发动进攻。
第十一师依托坚固的工事与敌人苦战,虽然损失很大,但仍封锁住了各山谷要道。尤其是南林坡阵地,在日寇先头部队两千多人的疯狂攻击下,始终岿然不动。
到了黄昏时分,日寇已经接连发动了5次冲锋,双方鏖战了三个小时。日军的损失,达到了一千人以上,而我军三营的三个连,也有两个已经打光,两翼阵地也失守了。
唯一剩下来的七连,也已经损失过半。但是,战士们仍然死战不退,阻挡着日寇。
与此同时,防守天台观制高点的国民党军,此时已是险象环生。日军的飞机和炮火,对天台观阵地发起了毁灭似的攻击。
他们还封锁了后路,切断了天台观和后方部队的联系。 接着,日军又调来空军助战。在一阵密集的轰炸之后,天台观一片焦土,防守士兵死伤殆尽,阵地随即丢失。
2
战斗进入第二天后,日军开始向四方湾进攻。四方湾是一个战略节点,一旦被突破,第十一师就有可能被一分为二。
为守住阵地,胡琏命令第三十二团副团长李树兰,带领一个突击班协助防守,将这股日寇赶走。在李树兰的带领下,四方湾守军展开血战,不仅保住了阵地,还让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此时,日军又开始进攻八斗方阵地。在遭遇阻击的情况下,他们丧心病狂地施放了毒气。中国军队没有准备,阵地很快失陷。
胡琏赶紧命第三十三团第二营营长游国桢,带领两个连去夺回阵地,而三十一团则配合行动。经过血战,国军的多位高级指挥员阵亡,但八斗方阵地也被夺了回来。日后马上再攻,结果被打了回去。不过,在战斗中,游国祯营长牺牲在了重机枪的边上。
经过两天的战斗,第十一师损失巨大。但是,胡琏却又接到了江防军总司令吴奇伟的电话,要求他再守3日。
胡琏立刻作出部署,将师部移至殷家坪的最高峰白石岩。他已经打算好了,如果石牌要塞失守,自己就据此死守。
5月29日上午九时,日寇调来了5架飞机和5门重炮,继续进攻七连防守的南林坡阵地。很快,七连的工事就被全部炸毁,整个山头都化为了火海。
不过,在日军步兵开始进攻时,却遭到了七连伤兵们的突袭,死伤惨重。不久之后,增援部队到来,七连奉命撤退。此时他们仅剩下了42人,官兵伤亡比例达到了四分之三。
此时,日军也已疲惫不堪,弹药的损耗也难以为继。为了尽快拿下石牌要塞,日寇便企图从西边入手,由长阳天柱山向木桥溪方向,迂回进攻三斗坪。
三斗坪是个无险可守的平地,很难挡住日军,于是江防军司令吴奇伟建议陈诚,放弃三斗坪,将防线内收。
但是,陈诚却认为,如果放弃三斗坪,石牌要塞将会陷入孤立,敌人可能会乘虚而入。所以他命令,虽然情况不乐观,但还是要死守三斗坪。
此刻,第十八师守卫的曹家畈,逐渐成为了石牌保卫战成败的关键,因为这里是进入石牌的必经之地。
很快,日军第三十九师团,便经过余家坝攻了过来。三千多名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分三路强攻闵家冲、井长坡阵地。同时,日军还分出兵力,向第十一师防守的牛场坡、朱家坪阵地大举进犯。但是,中国军队沉着应战,未让敌人前进一步。
不过,到了5月30日清晨,石牌要塞的外围阵地,还是陆续失守了。更要命的是,此时防守其他位置的国军部队,都接到了撤退的命令。这也就意味着,第十一师要在伤亡巨大的情况下,孤军固守石牌。
此时,中日双方军队,都已经十分疲惫,很难维持战斗状态了。于是,日军第三、第三十九两个师团,开始向石牌主阵地,发起了最后的强攻。
他们将部队分散,只要发现哪里有防守的空隙,就会发动集体冲锋。但是,为保住核心阵地,第十一师全体官兵开始以命相搏。刺刀、手榴弹不断乱飞,战场上血肉模糊。
不过,此时的中国军队,已经有了一些心得。他们也分出了一些小股部队,专门在日军休整时搞袭击,让他们没有喘息之机。
他们使用伏击、侧击、偷袭的办法,尽一切可能给日军捣乱。还有一些神枪手,专门去打鬼子的指挥官和机枪射手。在他们的打击下,日军惶恐不安。
不过,第十一师毕竟是孤军奋战,整体情况仍然是险象环生。此时,陈诚打电话询问胡琏,是否有守住要塞的把握。胡琏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
3
战斗来到了5月31日的中午,此时,第十一师的外围阵地已经全部被突破,只有核心阵地还在。
日军此时也是强弩之末,几次攻击没有得手之后,他们决定窜入要塞后方的伏牛山谷,从侧后方发起攻击。
然而,这却是一招臭棋。进入山谷之后,日军受到地形的限制,兵力的优势和重火力无法发挥。而中国军队,则是拿起了刺刀,开始和敌人近身肉搏。
从营长、连长,到马夫、伙夫,甚至是来支援的民夫,都抄起了趁手的家伙,和日军打在一起。在喊杀声之下,甚至枪炮的声音都被压了下去。
在这场白刃战中,日军的损失达到了两千人,而中国方面的损失,也达到了一千五百人左右。日军的松太郎分队,被打得只剩下了三个人。
不管是参战的人员规模,还是损失之大,放眼整个二战,也是绝无仅有的。结果三个小时之后,日军被挤出了山谷。
这次战斗的失败,让日寇最后的士气也丧失殆尽。同时,他们的给养也全部耗尽。为了不遭到反扑,日军全线撤退。而到了6月2日,中国军队发起了全线反攻,杀得侵略者人仰马翻。
在抗战时期,大规模的要塞很多都无法坚守,但石牌要塞,却是唯一一处日寇试图攻占、却没能占领的要塞。
石牌保卫战的胜利,挫败了日寇入峡西进的美梦,粉碎了日寇攻打重庆的部署,遏制住了日寇肆意践踏的铁蹄。
而第十一师官兵,在面对数量超出自己许多倍的日本士兵面前,始终像石头上的钉子一样,一步也没有后退。
从此后,石牌镇一战成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方斯大林格勒”。而那些浴血奋战的中国官兵,纵然阵营不同,但也应被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