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生成式AI来袭,就业市场大变天!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14:0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生成式AI来袭,就业市场大变天!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兴起正在重塑全球就业市场,尤其对高技能服务业产生深远影响。随着GenAI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白领工作面临自动化风险,但同时也催生了新的职业机会。青年失业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愈加严峻,特别是在发展中经济体。专家警告,如果不及时适应AI技术,这些国家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挑战。

01

全球就业市场的双重挑战

青年失业和就业不足是全世界日益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对大学毕业生而言。家庭长期投资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梦想他们将来能在法律、银行、工程或外交等需要特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领域就业。大学入学率飙升,从 1990 年的14% 升至2022 年的 42%,增长了两倍。然而,这些宏愿许多并未得到实现。2023 年,全球每5名年轻人中就有1人既没有就业,也不在接受教育或培训,其中女性占这一群体的三分之二。在美国,近年毕业的大学生有一半以上在从事不需要大学学位的工作。

缺少适合拥有大学文凭的人群的富有成效又稳定的白领工作,这个问题在发展中经济体尤为严重,创造此类就业机会的速度滞后。在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30岁以下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中有五分之一以上失业,远高于受过基础教育的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25 至 29 岁的年轻成年工人中有近四分之三从事不稳定的工作——要么是自由职业者,要么是临时工。在阿拉伯国家和北非地区,三分之一的经济活动青年处于失业状态。近年来,中国官方公布的青年失业率也大幅飙升,2023 年 6 月已突破20%。

随着这场危机徐徐展开,一个新的参与者进入了就业市场,即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AI)。它会成为我们翘首以待的解决方案吗,还是会进一步加剧业已严峻的就业形势呢?

02

AI对就业市场的双重影响

AI对就业市场的潜在影响引发了各界的热烈讨论。一些研究者预告AI将带来大规模失业,但也有声音认为,AI带来的经济繁荣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那么,AI的发展究竟是如何对就业产生影响的呢?它真的会让大部分人失去工作吗?面对这一技术革命浪潮,我们又该如何积极应对?

关于AI对就业的整体影响,现有研究存在针锋相对的不同观点。部分研究认为AI和自动化技术会导致较高失业率,多项研究估计 14%~56% 的现有工作存在被自动化的高风险。然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AI会带来就业增长,因为AI能通过提高效率和促进产业升级等途径创造就业机会,其创造就业机会的效应足以抵消替代劳动力的效应。世界经济论坛的企业调查数据显示,约 50% 的企业预计AI将创造就业机会,只有 25% 的企业预计 AI 会减少就业机会。总体而言,现有研究文献显示技术变革的就业影响取决于其对人类工作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等机制的共同作用结果,整体效果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03

中国就业市场的具体影响

在中国,AI可能导致未来10年就业增长放缓,但不会导致大规模失业。研究显示,AI对中国不同职业的就业增长率影响各异,但整体影响并不显著。然而,AI可能会加剧工资不平等,高技能劳动者和受影响较少的职业可能经历工资增长,从而加大工资差距。

04

新兴职业的机遇

在AI时代,具备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新型产业工人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和联想集团联合发布的《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就业趋势报告》显示,“紫领”人才正在成为带动制造业转型的排头兵。“紫领”是介于传统“蓝领”和“白领”之间的特殊职业群体,广泛存在于智能制造业的班组长、技术员和质检员等岗位,既拥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又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智能制造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显示,在人才需求数量方面,2022年全国“紫领”人才总需求约为2500万人,而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和智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未来十年“紫领”人才的总需求将保持增长态势,到2035年将超过3100万人,占制造业总劳动需求的近四分之一。在人才学历要求方面,“紫领”职位中对高中及以下的学历需求呈下降趋势,对大专学历的需求较为稳定,但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需求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报告预计,“紫领”职位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需求将从2022年的28%增长至2035年的57%,实现翻倍。

05

应对策略

面对AI带来的就业市场变革,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应对措施:

  • 个人层面:持续学习是关键。掌握AI相关技能或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帮助个体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 企业层面:通过培训员工使用AI工具、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智能化转型,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变革。

  • 政府层面:制定政策支持再培训项目,并推动教育体系改革,为劳动力转型提供保障。

AI不会简单地取代人类工作,而是会深刻改变工作的性质。面对这一趋势,我们需要积极拥抱变化,通过终身学习和技能升级,找到与AI共存的新方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