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水质检测标准详解:如何确保样品采集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海域水质检测标准详解:如何确保样品采集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海域水质检测是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手段,而准确的样品采集是确保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关键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海域水质检测的标准要求,以及如何确保样品采集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专业指导。
海域的水质检测标准主要参照《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 近岸海域水质监测》(HJ 442.3-2020),该标准于2020年12月16日发布,自2021年3月1日起实施。它规定了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的样品采集、保存、运输、现场测试、实验室分析和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适用于近岸海域水质、河口及咸淡混合水域水质监测。
该标准明确了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监测点位的布设、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水质评价与报告编写等要求。例行水质监测频次一般为每年3次,分别安排在3~5月、7~8月和9~11月,两次监测时间间隔原则上应为2个月以上。必测项目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确定,同时测定水深、盐度、叶绿素a、实际采样经纬度等;选测项目包括氧化还原电位、硅酸盐、水文和气象参数等。
在样品采集方面,该标准细化了海水水质采样装置的相关内容,并对样品的现场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的选择提出了要求。部分海水水质样品的保存时间也进行了修订。此外,标准补充了海水水质标准分析方法,并增加了现场测试质量控制和分析人员自我质量控制的要求。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择应符合HJ 442.1的相关要求,常用现场测试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参见附录A和附录B。在分析方法验证方面,初次使用方法或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开展方法的验证和确认,并符合相关要求后,方可用于样品测定。
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组织机构、人员、仪器设备等基本要求应按照HJ 442.1的相关规定执行。质量控制措施依据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确定,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容器检查、现场空白、现场平行样、实验平行样等,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海域水质检测时,确保样品采集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需遵循以下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容器选择与准备:选择适合的容器材质,如聚乙烯塑料或硬质玻璃,确保容器不与待测组分发生反应,不吸附待测成分,并便于清洗。新容器需彻底去油污和清洗,以避免污染 。
洗涤方法:根据待测物质选择合适的洗涤剂,进行彻底清洗。例如,使用无磷洗涤剂清洗后,可能需要用盐酸或硝酸浸泡,再用纯水冲洗 。
采样装置:使用适合的采样器,如瞬时样品采样器、开-闭式采水器等,并确保采样器结构严密、耐腐蚀、无沾污、无吸附 。
采样点和层次:合理设计采样点和层次,确保样品能够反映水体的真实情况。表层采样应在海面以下0.1 m~1 m进行,底层采样则在离海底1 m~2 m范围取样 。
采样操作:采样时应避免扰动沉积物,逆风逆流采样,避免船只螺旋桨搅动的水体影响,以及避免水面漂浮杂质的污染 。
现场处理:对于需要现场测定的项目,如水的pH值、溶解氧等,应尽快进行。对于不能立即分析的样品,应根据具体项目采取适当的保存措施,如冷藏或冷冻 。
样品保存与运输:样品采集后,应添加适当的保存剂,并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防漏措施。运输时应分类装箱,采取防破碎、挤压措施,并保持样品的保存条件 。
样品交接:样品移交实验室时,应有详细的交接记录,确保样品状态、数目及标签的正确无误 。
质量控制:在采样和分析过程中,应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使用现场空白样、现场平行样、现场加标样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通过遵循这些详细的步骤和要求,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海域水质检测样品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从而获得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
在进行海域水质检测时,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
样品瓶空白检查:定期抽查洗涤后的样品瓶进行空白测试,确保无污染 。
现场空白样:在采样现场添加空白样品,以监测采样和分析过程中的潜在污染 。
现场平行样:采集同一水样的两个子样进行分析,以评估分析的精密度 。
现场加标样:向部分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待测物质,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和回收率 。
质控样分析:使用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来评估整个分析过程的质量 。
密码平行样分析:使用未知的质控样品,以密码方式进行分析,确保分析结果的客观性 。
加标回收率测定:测定加标样的回收率,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分析人员通过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等方式进行自我质量控制 。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专职质控人员对监测质量进行控制,如密码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等 。
数据审核:按照相关规范执行数据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方法验证和确认:在初次使用方法或条件发生变化时,开展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
校准:使用标准物质进行仪器和方法的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通过这些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保证海域水质检测的准确性、精密度和可靠性,从而为水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