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农科院新型猪蓝耳病疫苗突破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33: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农科院新型猪蓝耳病疫苗突破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的李丽薇副研究员和陈金霞硕士研究生等人,通过转录调控序列重布策略,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猪蓝耳病抗重组疫苗。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发表在《mBio》杂志上,有望为全球养猪业带来更为安全有效的疾病防控手段。

猪蓝耳病,也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自1987年在美国发现以来可谓全球养猪业的“噩梦”。感染PRRS病毒的猪发热、厌食以及继发性细菌性呼吸疾病,妊娠母猪晚期发生早产流产,产死胎、弱胎和木乃伊,每年给美国造成6亿美元的损失,我国每年损失更是高达240亿元人民币。目前,单纯依靠疫苗无法有效防控蓝耳病,而且疫苗接种容易引发猪应激,影响猪的生产性能,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蓝耳病防控途径。

研究显示,PRRS病毒主要侵害猪肺内巨噬细胞,导致猪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相关病毒和细菌病原并发和继发感染。大多数病毒感染机体需要细胞表面的蛋白受体帮助,例如,新冠病毒需要与人体呼吸道细胞表面上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才能顺利入侵人体。PRRS病毒也不例外,猪巨噬细胞表面的CD163蛋白是PRRS病毒入侵的关键受体。没有这个结合位点,PRRS病毒就不能进入猪的细胞进行病毒复制,也无法感染猪。基因编辑技术则可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的修饰,包括破坏CD163基因,使其无法在猪细胞表面正常表达CD163蛋白。

中国农科院的这项研究采用转录调控序列重布策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猪巨噬细胞表面的CD163蛋白进行修饰,成功阻断了PRRS病毒的入侵路径。这种新型疫苗不仅具有传统疫苗的安全性,还能有效激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防控猪蓝耳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当前,全球养猪业正面临着严峻的疾病防控挑战。据统计,2014-2017年中国猪用疫苗销售额从52.9亿元增长至81.21亿元,但随后又逐渐下降,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的存栏量大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猪用疫苗的需求,使得猪用疫苗销售额有所下降,同比下降13%至66.35亿元。进入2020年后,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得到一定的有效控制,发生强度明显下降,关键环节病毒污染情况得到改善,生猪生产恢复势头良好,且规模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升,使得我国猪用疫苗市场需求有所恢复,到2022年中国猪用疫苗市场需求同比上涨11.8%至76.42亿元。

专家指出,猪蓝耳病是当前猪场面临的最大健康威胁之一。防控好蓝耳病,不仅能有效降低猪场成本,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据估算,一次蓝耳不稳定可导致每头母猪1493.81元的经济损失。因此,中国农科院的这项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目前,该研究团队正在积极推进新型疫苗的产业化进程。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新型疫苗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投入市场,为全球养猪业提供更有效的疾病防控手段。这一突破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的科研实力,也为保障全球食品安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