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针灸》第二版问世
《眼病针灸》第二版问世
《眼病针灸》第二版于近期问世,该书由名中医张仁教授团队编著,全面系统地汇集了自先秦至本世纪20年代初眼病针灸文献研究成果和张师历经40余年眼病针灸的临床积累。全书字数由四十多万字增加至六十四万余字,更新增一百四十余帧针刺治疗前后对照的黑白或彩色图照,客观证实针灸的治疗效果。
《眼病针灸》首版于2014年,受“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资助,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出版不久,即告售罄,盗版频出,书价哄抬,在某知名旧书网上最高要价近千元,价格翻了十倍,获知此事,张仁老师深感不解和不安。更主要的是该书完稿于2013年,在这10年里张老师有新的临床成果积累需要增加进去;同时这也是中国针灸向世界针灸转化的关键十年,更是眼病针灸成为针灸学的分支学科和眼科学与针灸学交叉学科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发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也为再版提供了文献基础。故张师决定再版以满足读者需求。几经波则,相隔近十年,历时两年多,《眼病针灸》第二版问世。
《眼病针灸》2014年首版
本书全面系统汇聚了自先秦至本世纪20年代初眼病针灸文献研究成果和张师历经40余年眼病针灸的临床积累。全书字数由四十多万字增加至六十四万余字,更新增一百四十余帧针刺治疗前后对照的黑白或彩色图照,客观证实针灸的治疗效果。全书从首版的上下2卷增加为基础篇、应用篇和治疗篇三卷。
基础篇中,第一章为眼病针灸优势与地位,增加了“眼病诊治现状及面临挑战”一节,意在使读者从更宽视野来了解针灸出现在眼科领域的必然性,作为第四柄利剑的针灸医学在眼病治疗中的优势与地位: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交流的不断发展,信息社会、互联网、大数据的普及应用,现代人的眼睛越来越重要;2)人们使用视力的时间不断延长,近距离精细的用眼工作逐渐增多,老龄化速度加快,寿命的延长和眼科诊断仪器与技术的日新月异,还使得眼病病谱不断扩大和翻新,以致眼病患者越来越多;3)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糖尿病眼病、高度近视等所谓的“白、青、黄、红、高”已成为世界也是我国五大主流致盲性眼病。具有高发病率、低治愈率的特点。也就是眼病越来越难治。而针灸治疗眼病却有其独特的优势:1)文献积淀优势:针灸治疗眼病首见于《黄帝内经》。据统计迄至明清,载有针灸治疗眼病的历代文献的,还有晋代的《针灸甲乙经》,唐代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医心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资生经》,金元的《儒门事亲》、《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明清《秘传眼科龙木论》、《针灸大成》、《针灸易学》等约五十多部书都有针灸治疗眼病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经验;2)临床治疗优势:针灸最主要的优势是有效、安全、方便;3)卫生经济学优势:与高昂的药物和手术相比,器械简单、收费低廉的针灸疗法,更具有应用和推广优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基础篇第二章眼病针灸的历史和现状里,展示了从先秦至近现代针灸特色发展过程,其中近代内容部分(1911-1949年)为新增内容。在这一时期,文献记录载体发生变化,个体经验和医案成为学术总结主流,引入了西医相关知识;眼病针灸经验的积累和传播取得较大进展,理论探讨上不断吸收新知识;但无论是病谱还是刺灸之法的发展均未超过前人,但依然起着承接古代开启现代的作用,为眼病针灸的现代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进展部分做了重新撰写,分三个阶段:1)转化阶段(1950初-1970末):传统眼病针灸逐步向现代眼病针灸的蜕变,沿用了2千多年的病名逐渐为现代病名所替代,传统证候向现代症状过度;随着针具的革新和现代解剖学的发展,打破了眶内穴的禁区;治疗技术从传统的单一刺灸之法向现代多元化转化;治疗病种从传承前人经验和个人主观经验为主向临床疗效客观观察为主转化。2)发展阶段(1970末-2000初),基本完成了临床积累:临床文献快速增长,临床观察质量提高,厘定现代针灸眼病病谱。3)成熟阶段(2006-现代):病种增加,从外眼病向内眼病发展,传统常见病向现代难治病转化,用科学验证疗效,并积极探索眼病针灸治疗机制。当然这个阶段尚未结束,仍在进展中。为了方便读者学习和使用,基础篇中仍保留了眼的中西医基础知识。
在应用篇中,古今医家常用于眼病治疗的穴位、独特的刺灸技术,针灸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及张仁老师眼病治疗的学术特点均辟出独立章节加以详细论述,还专门增加了针灸眼病病谱章节。针灸眼病病谱是指适宜于针灸治疗的眼科疾病的病谱。属于针灸病谱的重要组成之一。古代针灸眼病病谱共有28种病症,除雀目、内障和青盲为内眼病外,其它均为外眼病。现代针灸眼病病谱重点介绍了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2021年针灸眼病病谱演变和发展的整体情况,通过对针灸眼病病谱研究报告的综合分析和统计,共得出62种病症,并根据文献检索结果分析,把这62种病症按针灸治疗效果做等级病谱分类:优级系指可以独立采用针灸治疗并可获得治愈或临床痊愈或临床控制的疾病;良级系指可以针灸治疗为主, 对其主要症状和体征能产生明显治疗作用的疾病;中级病谱系指针灸治疗处于从属或辅助地位的病症;低级病谱系指针灸已用于这类疾病,但其疗效尚待进一步证实的。具体病症见书中介绍。张仁老师根据其数十年的临床研究和观察也提出了自己的针灸眼病病谱,共55种。与前面的文献综合病谱相比,在数量上大致相当。但就治疗的病种而言有一定差异。其中,以眼底病,特别是视网膜疾病所占比例后者明显高于前者。这极大的丰富和补充了针灸眼病病谱。
应用篇中张仁眼病针灸学术特点有迭代更新,内容包括:1)临证之道总结概括为:着重辨病结合辨证、强调异病同治、选穴多类穴位并重、组方中取为基(结合近取,配合远取)、治疗重视综合方术、强调早治长期规律和治神为先7个方面;2)针灸之技重在针技:针技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层次,即针法(电针法、穴注法、皮肤针法、耳针法、头针法),刺法(透刺法、多针刺法、针向刺法)和手法。关于手法,张师认为是众多针刺技术的一种,是提高针刺疗效的途径之一,而不是全部,不宜神化,亦不宜过分繁复化,应该提炼简便有效能推广的手法。张师在临床中总结出了2种眼病气至病所手法-导气法和行气法,书中有详细记录。
治疗篇是本书的核心部分,约占全书内容的三分之二,病种由原书的三十种增加至五十种。外眼病章节增加了睑板腺囊肿、溢泪、慢性泪囊炎、Meige综合症和巩膜炎5病,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与白内障章节增加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症和玻璃体混浊4病,视网膜章节增加了特发性黄斑裂孔、黄斑前膜、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和视网膜裂孔4病,视神经病章节增加了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增加了近视、斜视、弱视章节。其他眼病章节内容作了调整,并增加了偏盲和眶上神经痛2病。病症均为张仁老师本人亲自治疗过的,治疗方法和心悟的记录详实,且每种病都有至少一个以上验案,是张老师40多年来眼病针灸治疗经验真实记录和总结。为了进一步扩大读者的视野,每一种病还尽可能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历代古医籍(包含部分近代)中辑录的用穴和治法;二是从上世纪50年代初迄今的眼病针灸文献中通过汇聚、筛选和优化的治疗方案,这里亦补增了近十年的临床文献。
该书信息量大、学术性强,重视应用,是张师一生心血的凝集。老师深切的希望眼病针灸能够成为一支应用古与今、中与西文化锻造之剑,一支学与术、道与技融合之剑,一支即独立又包容之剑,在眼病治疗之路上开山辟路,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