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大队:从“空中拼刺刀”到“威龙编队”的传奇
王海大队:从“空中拼刺刀”到“威龙编队”的传奇
1951年10月,一支年轻的飞行大队悄然组建,他们平均飞行时间不足百小时,却在随后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创造了令人生畏的战绩。这就是后来被誉为“王海大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部队。
“空中拼刺刀”的传奇
在朝鲜战场上,王海大队面对的是飞行时间普遍超过四位数的美军飞行员。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劣势下,他们创造了击落击伤敌机29架的辉煌战绩,自身无一损失。其中,大队长王海个人就击落敌机4架、击伤5架,座舱侧面的九颗红星见证了这段传奇。
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被后人称为“空中拼刺刀”。正如王海所说:“在空中,我们就是靠这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智慧,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新时代的“空中利刃”
进入新时代,王海大队成为首批装备歼-20隐形战机的作战部队。这标志着他们从“钢少气多”的年代,迈入了“钢多气更多”的新阶段。
2013年11月23日,我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当天,“王海大队”飞行员就执行了首次警巡任务。面对外国军机的挑衅,他们用果敢的应对宣示了“祖国利益不容侵犯”的鲜明态度。
在现代战争中,仅靠勇气是不够的。大队注重持续学习与创新,通过钻研战术、复盘总结不断提升作战能力。每周一次的“威龙讲坛”,让飞行员们交流最新学习成果,碰撞出更多的战术战法。
王海:从战斗英雄到精神导师
2020年,王海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位老英雄的事迹,激励着新一代飞行员不断前行。
“我常常告诉自己,要像王海前辈那样,把每一次飞行都当作战斗来对待。”一位年轻的飞行员这样说。在大队里,学习王海精神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每一名新飞行员都要深入了解队史,传承那份“敢打必胜”的信念。
从“九星战机”到“威龙编队”
从抗美援朝时期的米格-15到现在的歼-20,王海大队的装备在变,但精神内核始终如一。他们不仅是一支战斗队,更是一所培养优秀飞行员的学校。近年来,大队在空军重大演习比武中屡创佳绩,12人次夺得“金头盔”、6人次夺得“金飞镖”。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王海大队”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守护着祖国的蓝天。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战争形态如何演变,人对武器的学习掌握始终是制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