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纪录片《我家有个开心农场》:放手让大自然发挥作用,恢复土地的生物多样性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04:3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纪录片《我家有个开心农场》:放手让大自然发挥作用,恢复土地的生物多样性

《我家有个开心农场》是一部2018年上映的美国纪录片,荣获棕榈泉国际影展观众票选奖、波德国际影展最佳纪录片长片等殊荣。影片以轻松易懂的方式,展现了如何通过放手让大自然发挥作用,恢复土地的生物多样性。

曾五度荣获艾美奖的美国导演John Chester,耗时十年拍摄并记录了他与妻子Molly打造自然农法农场的故事。这部名为《我家有个开心农场》(The Biggest Little Farm)的纪录片,讲述了他们如何在加州建立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农场,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启发。

在当今地球面临土地退化、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流失、粮食系统失衡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这部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解决方案。

开心农场的秘密武器:让大自然成为最佳战友

纪录片摄影师John Chester和担任健康私厨兼博主的太太Molly一直梦想打造一座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农场。然而,居住在加州小公寓的现实让他们只能暂时搁置这个理想。直到领养的狗狗Todd因吠叫、干扰邻居等问题,迫使他们考虑“也许该是时候拥有一座农场了”。

在亲友的投资与支持下,对务农一窍不通的John和Molly找到了一块200多亩(约6,060坪)的荒废农地。他们发现这块土地又干又硬,毫无生命和养分,于是请来自然农法专家Alan协助。Alan给出的目标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以多样化的形态自我调节。


空拍「杏花巷农场」(Apricot Lane Farms),占地约200亩。 © 《我家有个快乐农场》剧照

他们将农地原有的作物移除,修复水池和灌溉系统,建置先进的蚯蚓堆肥场等,短短半年就花光第一年的预算。接着种植果树、草地、蔬菜等覆盖作物,挖沟渠引流水源,然后畜养许多鸡、猪、牛、羊和鸭,逐渐转动农场的齿轮。

第二年,John和Molly的农场共养200多种动植物,光果树就种了75种,还出现了许多野生动植物的身影。农场看似上了轨道,没想到考验才刚刚开始。郊狼破坏围栏咬死很多鸡鸭,小鸟啄食果实造成70%农损,数万只蜗牛繁殖破坏果树健康,数百只地鼠挖洞又啃死树木,气候变化导致加州面临漫长干旱。与此同时,Alan因病过世,John和Molly失去重要依靠,如雪上加霜。

不想借助投药解决问题,他们渐渐发现,大自然食物链的机制也许就是最好的解方。把鸭子送去果园吃树上的蜗牛,粪便和尿液成为果树的肥料;牛羊粪便引来苍蝇又长蛆,正好成为鸡的食物,控制苍蝇数量;派农场的狗狗保护鸡舍,郊狼改以地鼠为猎物。农场与野生动植物各有功能,互相制衡,形成永续循环。

没想到在不干预生态发展的情况下,更多猛禽进驻,仓鸮、猫头鹰、老鹰以小鸟和啮齿类动物为食,使食物链较低层的动物数量获得平衡。此外,由于农场种植大量且多样作物,下大豪雨时,土壤不仅储存超过一亿加仑的水,表面土层也不易被雨水冲刷破坏。


电影《我家有个快乐农场》记录了原本荒废的土地,如何转变成充满生物多样性的农场,各个物种都有功能,维持自然农场运作。 © 《我家有个快乐农场》剧照

原本死去的土地,如今变得肥沃,带来更多的生命。第七年,John和Molly不再孤军奋战,大自然成为他们的最佳战友,梦想终于化为现实。他们开放游客参观农场,推广自然农法的理念。对John和Molly来说,这份坚持已不只是为了证明自然农法会成功,更是为了自己的下一代。

惯行农法vs. 生态农法

目前全球大部分农业为了收成稳定和美观,多采取“惯行农法”,使用农药去除害虫、以除草剂减去杂草,并施用化肥刺激作物生长,趋向工业化与密集式生产。然而,长期投放化学药剂不但破坏土壤微生物的平衡,还会在作物残留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土壤改变后更难种出作物,农民只好使用更多药剂,甚至寻求基因改造的种子,形成恶性循环。

随着环保和健康意识提升,有机农法、友善耕作、自然农法等概念获得关注。“有农法”受较严格的认证规范,包含不得使用化学肥料及化学农药,且邻近田区和位于上风与上游的农地也不得使用,以及必须通过检验,符合标准才能标榜“有机”。

“自然农法”则是以顺应自然为原则的农作方式,不施用任何外在农药和肥料,以大自然相生相克的法则处理病虫害等问题,例如“鸭间稻”就是将鸭子放进水稻田中,吃福寿螺等害虫,鸭子粪便也成了稻米的肥料。

然而,以务农为生的人(尤其是种植单一作物)来说,改作有机或自然农法的成本太高,要在短时间内容量产更是困难。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很少人选择耗费漫长的时间改造土地。


自然农法的关键在于多样性种植,且不投放化学农药与化学肥料。 © Shujin Liu / Greenpeace

工业化农业导致土地退化

《我家有个开心农场》中,John和Molly的农场周围全是大型单一作物农场,包含曾养了300万只鸡的巨型养鸡场、大型覆盆莓果园和酪梨园,反映了现代农业的普遍样貌。

事实上,全球粮食系统从生产、加工到配销等环节,常常是跨国农产综合企业把持,尤其是俗称为“六大巨头”的六大跨国企业(来自德国的巴斯夫和拜耳、瑞士的先正达、美国的孟山都、陶氏化工和杜邦),共掌握全球75%农药品市场和63%种子市场,更能介入农产贸易政策和粮食价格。

大规模单一且密集种植或畜牧的农场,长年导致土地退化、助长气候变化。根据联合国于2019年发布的《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陷入“人为退化”危机,每年流失240亿吨肥沃土壤。土地退化的后果包含作物产量下降、生产成本提高,最终可能引发沙漠化。


长期单一且密集种植,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因之一。 © Greenpeace / John Novis

过度耕作、化学农药使用、过度开发等,都是土地退化的主因。报告指出,23%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农业和土地使用,然而,这些代价所生产的粮食,有25%至30%是被浪费掉的。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及政策平台(IPBES)警告,若要预防灾难性的物种灭绝,必须停止放任扩张工业化农地,致力于复育自然生态与多样性。

神奇的生物多样性

“复杂、多元的事物,全都支撐強化著彼此,你會看見一個生命的網絡”——《我家有个开心农场》导演John Chester

纪录片展示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从小到蚯蚓、蜜蜂、蜗牛,大到郊狼、猫头鹰、狐狸,证明大自然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与功能,彼此的存在更是息息相关,透过食物链和物种习性,使土地与环境更加健康丰饶。当生物种类越多元,环境与生态的韧性和永续性就越强,更有助于调节气候、巩固粮食安全,以及减少传染病风险。

例如,森林中的大象通过啃食、践踏小树,帮助其他树木分配到更多阳光和养分,给予其他物种更多生长空间。海龟则通过啃食海草维护海草、海床及珊瑚礁的健康,而珊瑚礁生态系的小鱼会清理海龟身上的寄生虫,形成互惠关系。

这正是生物多样性的美妙,环环相扣。所谓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然而,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快速流失。目前,全球只有15%森林未受破坏,3%海洋未遭人类染指,导致地球上哺乳类、鱼类、鸟类、爬虫类与两栖类的平均数量减少60%,约100万物种濒临灭绝。


从微生物、植物、昆虫,到大型掠食者,生态中的每个角色都扮演重要功能。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复育自然的有效方式:野化

好消息是,根据科学家估计,只要修复全球15%的土地并停止更多破坏,可能阻止60%预期的物种灭绝。如何修复土地?也许“自然野化”可以成为重要助力。

“野化”(Rewilding)是以低度人为干扰的方式,让一片范围的生态自然复育、恢复生物多样性。例如,与精致修剪和维护草坪及庭园相比,可以“放任”土地长出野花与杂草,吸引不同生物前来,不仅增加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也可成为野生动物(例如鸟、蜜蜂、蝴蝶)的中继休息站和绿色廊道。《我家有个开心农场》就是运用野化的概念,重新活化了土地。

不过,若要有效野化,吸引来的可能不仅是有益的“益虫”,还包含不那么讨喜的“害虫”,例如蛇、老鼠或蚜虫。就像John所说:“农场越繁茂,就有越多害虫,果树长得越好,就会有越多鸟。”因此需要调整观念,将“动植物须按照人类的审美和喜好生长”改为“人类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与自然和平共处。

农地、果园、公园、草地,甚至院子都可以尝试“自然野化”。


从微生物、植物、昆虫,到大型掠食者,生态中的每个角色都扮演重要功能。 © Mitja Kobal / Greenpeace

在自然和干预之间找出平衡

虽然《我家有个开心农场》是记录长达十年的故事,但导演以轻松幽默的叙事方式,带着观众经历他们逐步“打怪破关”的过程,使电影不仅不沉闷,还让观众很有参与感,也渐渐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一部兼具娱乐和教育意义的纪录片。

John和Molly的农场花了七年才成功将一片死去的土地重拾生命,这个过程远比他们当初预想的要艰难得多。重重困难也让我们见识到,破坏珍稀土地的代价是如此之高,要修复它的成本更是惊人,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然,试图控制土地往往也会衍生出意想不到的局面。纪录片提到“我改善土地的每一步,似乎都为新的害虫打造出完美栖息地”,直至后来才意识到“我们无法控制这个地方”。人类一直试图掌控大自然,却无法接受所有后果,因为所谓的“害虫”都是依照人类的需求和目标而定,但对大自然来说,它们只是适合这个环境的一份子,没有好坏之分。

事实上,一定的干预程度仍难以避免,毕竟还需要顾及合理的现实需求与安全。不过,唯有放下掌控、顺应自然,才能真正与地球共存。因为“地球的生态系统也是这样运作的,从这个角度去看,这真的很完美”。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