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散文中的诗意表达:从细节描写看外婆形象的塑造
李娟散文中的诗意表达:从细节描写看外婆形象的塑造
“他处着墨,以此显彼”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与主要对象相关的事物,来间接展现主要对象的特征。这种手法在李娟的散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尤其是在她对外婆形象的塑造上。
从细节中见真情
在《我的阿勒泰》中,李娟多次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外婆的形象。比如在《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一文中,她写道:“外婆总是吐舌头。她一笑就吐舌头,一说话就吐舌头,一吃东西就吐舌头,一喝水就吐舌头,一抽烟就吐舌头,一打瞌睡就吐舌头,一发呆就吐舌头,一走路就吐舌头,一坐下来就吐舌头,一躺下就吐舌头,一翻身就吐舌头,一咳嗽就吐舌头,一打喷嚏就吐舌头,一说话就吐舌头,一沉默就吐舌头,一高兴就吐舌头,一难过就吐舌头,一激动就吐舌头,一平静就吐舌头,一清醒就吐舌头,一糊涂就吐舌头,一清醒就吐舌头,一糊涂就吐舌头,一清醒就吐舌头,一糊涂就吐舌头……”
这段看似重复的描写,却生动地展现了外婆的一个小习惯——经常吐舌头。这个细节不仅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透露出外婆的纯朴和可爱。通过这个细节,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慈祥、善良、略带羞涩的老人形象。
侧面烘托显性格
除了直接描写,李娟还善于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环境描写来烘托外婆的形象。在《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中,她写道:“外婆说:‘这猫真有意思,它知道我们家穷,就自己找食吃。’外婆总是这么说,好像那只猫真的懂她的话似的。那只猫在我们家待了几年,外婆总是这么说。那只猫死了,外婆还是这么说。”
通过外婆对一只猫的态度和评价,我们看到了一个善良、乐观、富有同情心的老人形象。这种侧面描写让外婆的形象更加丰满,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温暖。
环境描写映衬人物
李娟还善于利用环境描写来映衬人物性格。在《通往一家人去的路》中,她写道:“外婆走在最前面,她的背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瘦小。她走得那么慢,好像每一步都在回味着什么。我看着她的背影,突然觉得她像一棵老树,一棵在风中摇曳的老树。”
这段描写通过夕阳、背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而温暖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外婆的坚韧和慈爱。这种环境与人物的相互映衬,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幽默感让形象更鲜活
李娟的散文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幽默感,这种幽默感也让外婆的形象更加鲜活。在《喀纳斯的鱼》中,她写道:“外婆说:‘这鱼真大,比我还大呢!’我说:‘外婆,你别逗了,你比这鱼大多了。’外婆说:‘是吗?那我怎么没感觉呢?’”
这种轻松幽默的对话,展现了外婆的乐观和童真,也让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结语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李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慈祥、善良、乐观、坚韧的外婆形象。这种“他处着墨,以此显彼”的手法,不仅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让整篇文章充满了诗意和温情。这种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它告诉我们:有时候,最真实的表达往往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