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特产种植黑科技:让农民足不出户掌控万亩良田
菏泽特产种植黑科技:让农民足不出户掌控万亩良田
在菏泽市定陶区的一片现代化农田里,农情遥感无人机正在对农作物长势进行监测,灌溉机时而喷水、时而停歇,水肥一体化系统智能运行,土壤温湿度实时更新……万亩农田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这是菏泽市数字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当地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动写照。
“天空地一体化”:让农民足不出户掌控万亩良田
山东移动菏泽分公司打造的“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系统,让农民在“方寸屏幕”间便可实时掌控“万亩良田”。通过铺设5G农业专网,应用5G-A北斗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和地面传感器数据的系统化集成,涵盖水肥一体、无人机土壤墒情监测、苗情虫害监测、实时气象等多个应用,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全程精细化监测,让耕、种、管、收,全流程向“少人化、无人化”管理升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时间表已成为过去式,运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动态监管作物长势,科学推荐小麦、玉米等作物生长需求符合的灌溉、施肥策略;5G虫情灯利用远程拍照方式实现虫害实时监测,数据动态统计和分析,可以精准调控按需施药,摆脱了传统全凭经验、靠人力的耕种模式。
“通过应用天空地一体化系统,借助大屏就能了解田里的情况,精准农业种植帮助我们节省近50%的成本,亩产也增长了30%!”农田负责人一边介绍,一边用手机向大家展示农田监控动态数据。
数字化管理:让农业生产更智能高效
在菏泽市牡丹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大田种植在线监测、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数字农业呼之欲出。牡丹区建立的无人机飞防管理平台,实现了无人机在“一喷三防”作业方面的全方位监管,可以及时发现飞防中的问题,及时督导整改,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精准性。目前,全区已经实现了小麦无人机飞防全覆盖。
为建设“智慧牧场”,实现数字赋能,牡丹区搭建生猪大数据平台,设计了产业大数据、养殖大数据分析、养殖企业信息、养殖成本分析、养殖利润分析、养殖场环保监管等六大功能板块,养殖场动物检疫出证、养殖场直连直报等系统均已运行。牡丹区忠峰养殖场的蛋鸡手机管理系统,通过手机即可完成视频监控、环境调节等操作。
牡丹区还强化“互联网+”农机作业、农用北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推广力度,计划年内推广农机新装备 1000台(套)以上,安装北斗系统智慧农机37台,亩均可节约人工成本近100元。目前,全区130台深松机械加装深松监测仪,实现了深松作业全过程监测。
科技创新:为特色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菏泽市科技局坚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局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面向菏泽市农业现代产业发展主战场,发挥科技引擎作用,通过建机制、组队伍、壮主体、抓服务,助力区域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注入科技力量,以科技创新画笔,描绘乡村振兴蓝图。
持续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聚焦菏泽市乡村振兴主导产业体系重大关键技术需求,全面梳理、深度挖掘科技创新潜力,积极调动骨干企业、科研单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团队技术创新积极性。精准谋划争取省级农业科技项目,先后有“肉牛高效高值生产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等7个项目列入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优质、抗病、营养高效特色小麦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等2个项目获得省良种工程项目支持,立项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强化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小麦新品种菏麦32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9个市科技特派员项目相继实施。
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加大对农业科技型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科技惠企政策宣讲工作,使相关农业科技型企业能够吃透优惠政策。制订相关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规划和申报计划,通过邀请第三方咨询机构、选派业务骨干的方式,对培育主体进行“一对一”精准、主动上门服务。在广泛宣传惠企科技政策的同时,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有关科技资金奖励,项目和资金的注入,解决了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的燃眉之急,增强了企业走科技研发道路的信心,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23年共有“小麦绿色丰产调优增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等23项农业类科技成果获市科学技术奖。
着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2022年1月,牡丹省级农高区被省政府正式批准建设,打破了菏泽市没有省级农高区的历史。着力推动牡丹省级农高区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工作,加快推进智能玻璃温室、昆拍菏泽分中心、牡丹传承创新产业园等项目进程,为发展成为全国牡丹产业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区、牡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标杆区、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全链条,在全省科技系统创新性开展了菏泽市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共批复建设菏泽市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共同体25家,涉及小麦种植、大蒜加工、鲁西牛养殖等区域特色产业,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全链条融合,切实为全市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创链、补链、强链。
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服务活动。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指导服务农业生产的重要抓手,密织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对接指导服务“最后一公里”。围绕菏泽牡丹、芦笋等优势重点农业产业,选派94名高水平专家组成18个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对产业进行精准把脉全程服务,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各县区。2023年,全市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共开展各类培训活动159次,现场技术指导314次,培训农技员、合作社负责人及养殖大户6000余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3000余份,解决技术难题214项,建设辣椒、苹果和青山羊等科技示范基地37处,示范面积超过万亩,示范推广牡丹、芍药、大豆等新品种61个,新技术65项,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增强,相关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科技赋能:让菏泽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菏泽市在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方面的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据统计,通过应用“天空地一体化”系统,当地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近50%,亩产增长了30%。同时,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解决了214项技术难题,培训了6000余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正为菏泽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未来,随着更多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菏泽农业必将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