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十大书法家作品欣赏,各有千秋
清代十大书法家作品欣赏,各有千秋
清代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本文精选清代十大书法家,通过他们的墨迹,展现了清代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
1. 铁保
妙书鸿戏秋江水 佳句风行上苑花
铁保(1752-1824),满州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及两江总督。其书法源摹颜真卿,专长草书,草法王羲之、怀素与刘墉、翁方纲鼎足。亦喜画梅,著有梅盒诗。
铁保以文章和书法驰名朝野。他是《八旗通志》总裁,并将旗人诗文编为《白山诗介》134卷,自己的作品则编为《惟清斋全集》。铁保是满人中最著名的书法家。他谪居吉林时仍勤于临摹古法帖,引起眼病。刻有《惟清斋帖》。
2. 郭尚先
郭尚先(1785-1832),福建莆田人。嘉庆十四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博学善文,著述甚多;兼工绘事,擅画兰竹;书效赵董,香劲天成,行书嗣体平原论坐帖为清仁宗赏识。中年以后几与董思翁并驾齐驱。
3. 刘墉
刘墉(1719-1803),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擅长真行书,取法赵、董、苏等历代诸大家,晚年潜心六朝碑版,书名满天下,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不受古人牢笼,超然独出。著有《刘文清诗集》等著作。
评论家对他的书法评价很高。“清史稿-刘墉传”载:“墉工书,有名于时”清人张位屏于《松轩随笔》称:“刘文清书,初从赵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深藏,不受古人宠拢,超然独出。”
他博通经史百家,擅长水墨芦花,工诗善对,精于书法。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有“浓墨宰相”之美称。他的书法的特殊韵味,备受历代人所喜爱。
4. 李兆洛
李兆洛(1769-1841),嘉庆七年中进士,官至知县,丧父后弃政从学主讲江阳书院二十余年,藏书五万册。工诗文,精考证,独治通鉴通考之学,迥异时流而卓有成。著有《皇朝文典》、《凤台县志》、《养一斋文集》等二十多种著作。
5. 翁方纲
翁方纲(1733-1818),乾隆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通诗文,精通碑帖及考证。书法初学颜真卿,继习欧阳洵以谨守法度,骨力硝拨著称,兼擅隶书,与刘墉、永星、铁保并称四大书家。著有《西汉金石记》、《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文集》等。
6. 陈希祖
陈希祖(1765-1820),江西新城人。乾隆五十五年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以疾罢官,收道卒。书学董其昌得其晚年神随,沈练遒厚,是乾隆末年著名书家。著有《云在轩诗集》。
7. 姚元之
姚元之(1773-1852),安徽桐城人。嘉庆七年中进士,官至翰林院祭酒。习于掌故,文章尔雅,书画并工,篆隶行草,深得赵孟頫神髓。用笔不束缚,不驰骤,波撇秀美,神采飞动。著有《小红鹅馆集》、《竹叶亭杂记》八卷、《使渖草》三卷等。
8. 张照
张照(1691-1745),江苏松江人,康熙四十年中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内阁学士。他心地高明深通辞典,诗多禅语,能画。书法得董其昌神髓,骨力开张雍容峻拨,深得乾隆喜爱,收入宫廷收藏。官历康雍乾三朝。著有《天瓶斋书画题跋》行世。
9. 张廷济
张廷济(1768-1848),浙江嘉兴人。嘉庆三年解元。不适官场,遂结庐高隐以图书金石自娱。收藏碑版鼎彝甚多。善书法,能草隶,精行楷,亦能作画。著有《清仪阁印谱诗抄》、《眉寿堂集》、《桂馨堂集》等著作。
10. 梁同书
梁同书(1723-1815),乾隆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大学士。博学多闻,工书法,擅鉴别,过眼辄判真伪。初法颜柳,中年用米法,七十而后愈臻变化,自成一家。与刘墉王文治并称乾隆时期三大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