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诞辰百年:揭秘他的写作秘籍
金庸诞辰百年:揭秘他的写作秘籍
今年是金庸诞辰百年,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泰斗级人物,他的作品不仅深受读者喜爱,更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庸众多的经典作品中,《神雕侠侣》以其独特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成为了研究金庸写作技巧的重要范本。
三种笔法:金庸的写作秘籍
在《神雕侠侣》中,金庸巧妙运用了三种主要的写作笔法:设色法、水穷云起法和横云断山法,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设色法:点亮灰暗的色彩
设色法原本是一种绘画技艺,但在小说创作中,它可以指不同情绪色彩的搭配,通过浓淡、明暗、轻重的对比映衬,形成不同的审美趣味。在《神雕侠侣》中,老顽童周伯通的几次出场,就是设色法的典型运用。
老顽童首次出场是在蒙古军帐中,此时杨过刚刚知晓父亲去世的原因,小龙女也因“礼教大防”离开他。在这样灰暗的氛围中,老顽童的出现为故事带来了新的色彩。他不仅带来了轻松幽默的氛围,还帮助杨过和小龙女度过了难关。如果没有老顽童这一人物,《神雕侠侣》的阅读体验恐怕会晦暗许多,沉闷许多。
水穷云起法:绝处逢生的转折
“水穷云起法”出自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形容绝处的别样风光。在小说评点里,它通常指在情节中横生波澜,尤其当人物陷入绝境时突遇生机的转折笔法。
《神雕侠侣》中,这种“水穷云起”的情节特点比比皆是。比如杨过和小龙女第一次分别后,他结识陆无双、程英等人,与李莫愁斗智斗勇的情节。每次杨过和陆无双行将被发现,总能突生妙计或得人援手。这种情节的大起大落,绝处逢生,最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横云断山法:节奏调节的智慧
横云断山法在《神雕侠侣》中起到节奏调节的作用,使情节在高潮之间有所停顿,避免审美疲劳。例如在激烈的打斗场面之后,金庸往往会安排一些轻松幽默的情节,或者让主角暂时离开战场,进行一些日常生活的描写。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控制,使得整部小说既有紧张刺激的武侠场面,又有温馨感人的生活细节。
融合传统与创新:金庸的文学贡献
金庸的小说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成为中国文学经典,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将中国侠文化融入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不同支脉体系之中。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墨家的非攻兼爱,再到道家的顺其自然、至情至性,金庸在每一部小说中都融入了不同的文化思想。
同时,金庸还吸收了新文学的创作手法,创建了写人的模式。传统的武侠小说大致上分5种:复仇、情变、夺宝、争霸、行侠。而金庸的贡献在于创建了写人的模式,并以此统领武侠小说的5种模式。金庸小说依据一种“成长模式”来写人,即以人物的成长作为小说的创作中心。“成长模式”确立了小说以写人为中心的创作观,不同的“成长模式”表现出人物不同的成长道路,不同的成长道路也就写出不同的人物个性,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欲望。
人物塑造:金庸的独到之处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是其写作技巧的集中体现。他通过“成长模式”来展现不同的人物性格和人格设定。比如在《神雕侠侣》中,杨过从一个叛逆少年成长为一代大侠,小龙女则始终保持其纯真善良的本性。这些人物不仅性格各异、形象多样,而且都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金庸小说的人物塑造,不是简单地刻画性格,而是通过人物的成长经历,展现其人格的形成过程。这种写法,使得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金庸诞辰百年之际,回顾他的写作技巧和艺术成就,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他的作品,更能够为当代的写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通过学习金庸的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使人物更立体、情节更紧凑、主题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