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步止血+6招预防,专业医生详解儿童鼻出血
6步止血+6招预防,专业医生详解儿童鼻出血
“妈妈,我的鼻子又流血了!”正在厨房忙碌的张女士听到5岁儿子的呼喊,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冲进客厅。只见儿子用手捂着鼻子,鲜血从指缝间渗出,染红了衣袖。张女士顿时慌了神,赶紧让孩子仰起头,然后手忙脚乱地找纸巾塞进鼻孔。然而,这些“土方法”不仅没有止住血,反而让情况变得更糟。
其实,像张女士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当孩子出现鼻出血时,很多家长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今天,我们就请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专家来为大家讲解宝宝鼻出血的正确处理方法。
正确处理步骤
保持冷静:遇到鼻出血时,首先家长要保持冷静,安抚孩子,避免他们过于紧张。
正确坐姿:保证孩子坐直,头稍微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喉咙,造成呛咳。
压迫止血:儿童及青少年鼻出血多发生在鼻腔前方,为鼻中隔前段出血,一般鼻出血从鼻腔滴出,量较小,捏住鼻翼,并压向鼻中隔的前下部,保持5-10分钟,可压迫住出血的小血管,有助于止血。
用口呼吸:鼻出血时注意用口呼吸,如果嘴中有血一定要吐出,不要咽下。
冷敷辅助:如果出血没有停止,可再次捏住鼻子,或者用冰袋冷敷前额和颈部,帮助收缩血管。
避免触碰:鼻腔止血后尽量不要触摸或擤鼻涕,否则会有再次出血的可能性。
常见误区
头后仰止血: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错误的。头部向后仰时,可能让出血情况看起来不那么明显,但是血液会流入咽部,咽部由于血液积存,反而容易导致呛咳呕吐,甚至引发窒息风险。
鼻孔塞纸团:出现鼻出血时,家长往往喜欢给孩子塞一团纸堵住鼻孔,但塞纸团的局部压力一般较小,很多时候不足以迅速止血。反复填塞纸巾,还容易让正在出血的脆弱鼻黏膜被摩擦,可能增大出血创面,延长止血时间,纸巾还可能和血痂黏连在一起,当鼻血止住了,把纸巾拿出来的时候,容易使伤口又破裂而继续流血。除此之外,若纸团材料不洁,也容易引发感染。
抬高对侧手臂:有的家长会让孩子抬高对侧的手臂,以为这样可以减轻鼻出血的程度。实际上,这种做法没有科学依据,抬高手臂并不会影响鼻腔的血液流动,也无法有效减少出血。
凉水拍后颈:有些家长认为用凉水拍打孩子的后颈可以帮助止血,这种做法也存在误区。凉水拍后颈并不会对鼻腔内出血产生直接影响,也无法收缩血管。孩子在流血的情况下,接触凉水可能会感到不适,反而增加他们的焦虑和不安。
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上述措施没能止住出血,或者孩子的鼻出血量大、频繁出现,且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面色苍白等,应尽快到就近医院就诊,寻求诊治。
日常预防建议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可以帮助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防止鼻腔干燥。理想的室内湿度应保持在30%-50%之间。
鼓励健康的生活习惯:多喝水、均衡饮食,提供富含维生素C和K的食物(如水果、绿叶蔬菜等),有助于增强血管的健康与稳定,减少出血风险。
教育孩子避免挖鼻子: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告知挖鼻子可能导致鼻腔内小血管破裂。
定期进行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喷鼻可以帮助清洁鼻腔,缓解过敏症状,防止感染和干燥。
注意外部环境:避免接触过敏源(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定期清扫。
定期检查:带孩子进行定期体检,特别是关注血液健康,确保没有潜在的健康问题(如血液疾病)影响鼻腔健康。
除了西医的处理方法,中医也认为宝宝流鼻血与身体状况密切相关。例如,积食内热、肝火旺、肺热、脾虚等都可能导致鼻出血。因此,从中医角度调理宝宝的身体也是预防鼻出血的重要方法。
此外,一些实用的产品也可以帮助预防宝宝鼻出血。比如碧尼芙医用生物胶,其主要成分羧甲基壳聚糖,能够缓解鼻腔干燥,修复鼻粘膜破损,在鼻腔内形成屏障膜,阻隔污染物,营造健康的鼻腔环境。这种产品儿童、孕妇、成人都可以使用,每天早晚各用一次,能有效减少鼻出血的发生。
宝宝鼻出血虽然常见,但家长也不可掉以轻心。正确的处理方法和日常预防措施是保护孩子鼻腔健康的关键。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帮助各位家长更好地应对这一常见问题,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