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斥资6亿保护长城,文旅融合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北京斥资6亿保护长城,文旅融合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24年12月,金山岭长城脚下的滦平县花楼沟村,一场以“长城之约”为主题的推广活动正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内容展开深入探讨。这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长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
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长城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北京市在长城保护方面持续发力,已累计投入近6亿元,实施保护工程120余项。同时,一支500余人的长城保护员队伍活跃在长城沿线,实现了“一人一公里”的监测覆盖。
科技力量正为长城保护插上科技翅膀。北京市文物局遗产管理处处长毕建宇介绍,2023年,北京开展省级长城保护现状评估项目,依托无人机采集数据对长城现状残损和病害进行自动识别并开展科学分析,实现对长城的高效监测。此外,北京还首次在国内开展长城碑刻微痕提取和数字化识别工作,高水平精确还原长城文物上的文字史料。
在保护的基础上,如何让长城“活”起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长城文化,成为新的课题。河北省首创的可阅读长城数字云平台,数字化集合河北长城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建筑结构、非遗民俗、诗词歌赋及食宿行购等文化和旅游资源数据信息,将河北境内长城变身为可观看、可阅读、可体验、可感悟的公共文化线上空间。
除了数字化展示,各类文化活动和文创产品也成为传承长城文化的重要载体。金山岭长城脚下的花楼沟村,通过举办摄影展、实景演出、体育赛事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村民董进林将自家闲置院落改造成精品民宿,游客可以在露台上边喝咖啡边欣赏长城敌台。石峡村党支部委员谷文亭表示:“自然风光是一方面,长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天然的教材。我们建设石峡村乡情村史陈列室、开办长城主题书店、开展长城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回乡的游子能望得见‘乡愁’,让游客对长城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在旅游开发方面,长城沿线各地积极探索新模式。以八达岭长城为例,景区推出了多条经典游览路线,包括缆车、滑道等选择,既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又有效分散了客流,减轻了长城本体的压力。同时,景区还通过设置免费行李寄存处、提供热水等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箭扣长城即将推出新的展示点段。北京市怀柔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箭扣长城展示项目包括文化探访线路及展示阐释系统项目和展示段研究性修缮项目。其中,文化探访线路将通过道路引导标识、观景平台、长城文化解说导视系统等,为游客提供深入了解箭扣长城的有效途径。
长城文化传承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长孔繁峙建议,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包括实景演出、音乐会、体育赛事、中学生夏令营、节日庆典活动、历史场景复原演出等,提高长城文化传承活力。同时,还可以依托长城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和旅游产品,以创意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辐射到社会的不同领域和不同群体。
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正如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汤羽扬所说:“长城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当外国人提起中国时,往往会想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北京近年来加大对长城本体的保护力度、对长城文化价值的挖掘力度,这些都有助于向世界讲好长城的故事。”
长城文化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专家、公众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