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币发行量再创新低,市场能否迎来转机?
纪念币发行量再创新低,市场能否迎来转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2024年12月16日起陆续发行2025年贺岁纪念币和纪念钞,其中双色铜合金纪念币发行数量为1亿枚,纪念钞发行数量为1亿张。这一发行量较之以往有明显减少,引发收藏市场广泛关注。
发行量再创新低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5年贺岁双色铜合金纪念币面额10元,直径27毫米,材质为双色铜合金,发行数量为1亿枚(含留存历史货币档案1万枚)。纪念钞面额20元,票面长145毫米,宽70毫米,采用塑料材质,发行数量为1亿张(含留存历史货币档案2万张)。
这一发行量较之以往有明显减少。以2024年龙年纪念币为例,其发行量为2亿枚,而2023年的虎年纪念币发行量更是高达2.5亿枚。此次发行量的大幅减少,是否能为低迷的纪念币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市场表现持续低迷
尽管发行量大幅减少,但纪念币市场的表现并未因此而回暖。以2024年龙年金银纪念币为例,其市场表现并不理想。多种品种已经出现破发,目前仅有龙年150克圆形彩色银币还保持着一定的市场溢价。原盒包装的龙年150克圆形彩色银币目前市场价格在38003900元左右,而封装版的则大致在40004500元左右。
此外,2024年龙年金银纪念币的一公斤圆形银币的市场情况也不容乐观,目前同样处于破发状态。这个品种在前期市场曾被看好,但发行后一直未能摆脱破发的困境,目前整体行情保持在11,600~12,000元左右。
对于收藏基础较高的品种,如彩金银套装和15克彩色银币,目前同样处于破发状态,整体市场热度并不高。收藏者想要变现也面临一定的困难,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
专家观点:发行量减少难挽市场颓势
中国金币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严星表示,贵金属纪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题、限量发行的人民币。特定主题是指发行的纪念币要有明确的表达主题,限量发行意味着每个项目纪念币的发行量都是一定的,同时纪念币属于人民币,说明纪念币是法定货币。
“2021年至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30多个贵金属纪念币项目200多个品种。我国发行的贵金属纪念币见证了中国发展重大事件,传播了中华优秀文化,丰富了人民群众收藏需求。”严星说,近年来发行的纪念币涉及熊猫贵金属系列、中国古代名画系列、国家公园系列、国家宝藏系列、吉祥文化系列等,主要材质和形状包括金币、银币、双金属币等材质,圆形、长方形、如意形、心形等形状。
未来展望:创新与改革是关键
面对市场的持续低迷,专家建议,仅靠减少发行量难以扭转市场颓势。未来,纪念币市场的发展需要在发行方式和流通模式上进行深入改革。学习国外纪念币的流通模式,将纪念币与人民币一样纳入流通体系,使其具备实际使用价值,将是提升市场活跃度的有效途径。
此外,继续降低发行量至2000万,并限制每人的预约数量,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纪念币的市场价值。但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在保证市场稳定的同时,实现真正的流通与创新。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选择题材独特、工艺精湛的纪念币品种进行收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可能是更为稳妥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