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故宫开放面积增至80%,单霁翔推动文化遗产“活化”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02:2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故宫开放面积增至80%,单霁翔推动文化遗产“活化”

2012年,单霁翔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这位曾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开始了他与故宫的不解之缘。在他眼中,故宫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宫殿,更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一件巨大的文化瑰宝。

01

单霁翔眼中的故宫:建筑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单霁翔对故宫的了解,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他能脱口而出故宫的建筑面积、房间数量,甚至每一件重要文物的位置。在他看来,故宫的美,不仅在于其宏伟的建筑,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

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以一条7.8公里的中轴线贯穿南北,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皇家祭祀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这条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单霁翔特别强调了故宫建筑中的人文关怀。例如,在乾隆花园的设计中,乾隆皇帝亲自参与了从设计、绘画到烫制小样的全过程。这座占地约600平方米的狭长园林,被巧妙地分成了4个既相通又独立的景区。其中的古华轩前有一株楸树,造园之初就已经长在那里。营建者没有将古树砍掉,而是将其作为景观的一部分,让它成为赏花的好去处。

02

故宫的守护者:单霁翔的贡献

在单霁翔担任院长期间,故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大力整治环境,清理了9371间房屋和1200栋古建筑,使故宫的开放面积从不到50%扩大到80%。他还建立了故宫文物医院,推进智慧故宫建设,大大提升了公众的参观体验。

单霁翔还积极推动故宫文化的传播。他主持拍摄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通过展示文物修复的过程和修复师的生活,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他还通过演讲、出书、参加综艺节目等方式,让故宫文化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03

故宫背后的故事:从文物到人物

在单霁翔的讲述中,故宫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建筑群,而是一个充满故事的文化殿堂。他讲述了故宫的文物珍藏,如6200余件明清家具、13000件生活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他还分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翊坤宫的一道梁上保留着秋千环,反映了明代宫中的“秋千节”习俗;坤宁宫及东、西各宫中每年三月初四都会安设秋千一架,进行秋千节活动;大铜缸也会被刷洗一新。

04

文化传承:让文物“活”起来

单霁翔一直强调,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保存,更重要的是让它们“活”起来。他推动故宫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活动,如“紫禁城上元之夜”夜场活动、故宫文创产品开发等,让故宫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在他看来,故宫的未来在于传承。他常说:“我们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这句话不仅是对文物保护的承诺,更是对文化传承的期待。

单霁翔对故宫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整治了环境、修复了文物,更在于他让故宫“活”了起来。他让这座古老的宫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历史遗迹,而是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正如他所说:“文化遗产不是国家独有的,它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