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香港养犬新规:从粪便清理到防咬伤的全方位指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29:4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香港养犬新规:从粪便清理到防咬伤的全方位指南

妥善管理狗只

对与错

牵领狗只到公共场所应注意的事项:

无论你是狗主或代狗主放狗,都应注意以下事项:

  • 做个尽责的带狗人士,请在狗只排泄后随即清理其排泄物,以保持环境卫生。带狗只到附近的狗厕所。如果附近没有狗厕所,于带狗外出散步时,应备足报纸或胶袋,将狗只粪便包好并放入狗粪收集箱或垃圾箱。此外亦应备足清水,冲洗干净狗只便溺的地方。任何人士容许其狗只的粪便弄污公共场所,可被定额罚款3,000元(详情请参阅食物环境卫生署网页www.fehd.gov.hk)。
  • 应妥善管束你的狗只。法例规定,在公共场所,所有狗只须以狗带牵领或以其他方式妥善控制。此外,在公共场所(郊野公园除外),体重二十公斤或以上的狗只须以一条长度不超逾2米的狗带稳妥地牵领。任何人士违反规例,可被处罚。
  • 时刻为他人设想。

  • 在外出后清洁狗只的足部及脚趾。
  • 你不应在外出时让你的狗只离开视线范围或对他人造成滋扰。

  • 你不应让你的狗只与怀疑感染疾病的动物接触。
    如你的狗只体重达20公斤或以上,请参考大型狗只以取得有关大型狗只的管制的资料。

预防被狗只咬伤

引言

饲养狗只可以是一个有益的家庭经验。小孩学习跟狗只互动,并学习为狗只的健康和幸福负责任。虽然饲养狗只可为小主人带来许多益处,家长亦要注意小孩有被狗只咬伤的风险。

谁有被狗只咬伤的风险?

小孩是最经常被自己的狗只或朋友的狗只咬伤的。5岁以下的小孩最具有被狗只咬伤的风险,而事发地点通常是在自己的家里或邻近地方。虽然小孩最具风险,但任何年纪的人也可能在家中或公共场所被狗只咬伤。

由于幼儿的身高与狗只相约,他们的面部、头部和颈部较容易被狗只咬伤。被狗只咬伤可带来永久性疤痕和引致毁容,伤口亦可能会受感染。有小孩的家庭不适合饲养过去曾攻击其他人或牲畜的狗只。

如何预防被狗只咬伤

避免被狗只咬伤,你应遵守以下的规则:

  1. 不要走近正在睡觉的狗只。
  2. 不要走近正在进食或正在咬嚼骨头的狗只。
  3. 不要走近正在照顾小狗的母狗。
  4. 不要在狗只附近做突然的动作、奔跑或尖叫。
  5. 不要盯著狗只。
  6. 不要走近正在打架的狗只。
  7. 成年人应监督他们的小孩和狗只。
  8. 千万不要让7岁以下的小孩单独和狗只在一起,即使是自己的狗只或狗只从未作出攻击性行为,就算只是一段短暂的时间也不可。小孩不懂如何恰当地与狗只相处,即使最温驯的狗只也可能被小孩无意地激怒。孩子一旦受伤而留下童年阴影,一切已经太迟了。
  9. 成年人亦有责任介绍狗只给小孩认识,并确保他们之间的互动是正面的。

当你走近狗只时

  • 询问狗主是否可以走近狗只。未得狗主同意就不要让小孩走近狗只。
  • 保持冷静和安静;不要发出喧闹的声音或做突然的动作。
  • 不应主动接触陌生狗只,而是让狗只主动认识你。
  • 应在狗只的侧面或前面走近狗只;千万不要在狗只的后面走近牠。应让狗只看到你走近以致牠不会感到惊讶。
  • 当你走近狗只后,你应慢慢伸出手背,让狗只嗅一嗅你的手,然後用手轻抚狗只的下巴以下或胸部两旁的位置。
  • 除非你和狗只关系友好,否则不应轻拍牠的头顶或肩膀。
  • 手心向上对着狗只可能会被狗只视为一种威胁,从而导致狗只变得自我保护。如果狗只不嗅你的手或行开,不要试图轻拍牠。

必须以正确的行为作模范来教导小孩安全地与狗只相处的正确技巧。

当一头陌生狗只走近时

  • 应教小孩当一头陌生狗只走近时要站著不动,并把双臂垂直放在腰侧。狗只多半会嗅一嗅孩子,然後行开。
  • 不要跟狗只眼神接触。
  • 不要在狗只附近奔跑或尖叫,否则你可能会被狗只追逐,增加受伤的风险。
  • 应教小孩不要打擾流浪狗只。遇到流浪狗时,应告诉成年人,好让他们向本署报告,待本署跟进。

认识重要的狗只行为

狗只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跟同類和人類溝通。狗只的身體語言能為我們提供有關牠的感受的線索。

如果狗只以下行為,不應接近牠:

  1. 嘴唇向上翹;
  2. 怒吠;
  3. 後退;
  4. 背部毛髮直豎;
  5. 撲向人;
  6. 吠叫時耳朵平放。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狗主,你应:

  • 在狗只年轻时多给牠与其他人或狗只相处和互动的机会;
  • 替狗只绝育以减低某类攻击性行为;
  • 时刻妥善管束狗只;
  • 以狗带牵领狗只;
  • 在有需要时,在公共场所替狗只戴上口罩;
  • 考虑带狗只参加训练课程。

训练

狗只的沟通方式有别于人类。给予狗只适当的训练是预防狗只咬人或动物的关键。训练亦有很多其他益处。狗只、小孩和成年人都需要学习如何安全地与对方相处和有效地与对方沟通。

不论狗只的年龄、品种或大小如何,给牠们训练是必要的。适当的训练除了能帮助狗只学习良好的「礼仪」,更可帮助狗只学习在面对人类(包括陌生人和小孩)时应有的行为。

所有的狗只都应学习能确保牠们和他人安全的基本命令。有关训练的意见,可联络爱护动物协会及/或私人教练。市面上亦有許多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可供参考。

你可按此以瀏覧更多有关训练狗只的资料。

如果你的狗只咬伤人

  • 立即约束你的狗只。
  • 立即帮助伤者清理伤口。你应建议伤者马上接受治疗。
  • 你须将事件报告警方及本署;你应与调查事件的职员通力合作,提供你的個人資料及事件的详情。
  • 狗只会被带往本署辖下的其中一间动物管理中心接受为期七天的观察,又或如果狗只所注射的预防狂犬病疫苗仍然有效,牠可能会被准许留在家中接受为期一样的观察(尚有其他条件限制)。
  • 向兽医咨询有关你狗只行为的意见,并考虑带狗只参加训练课程。

如果你被狗只咬伤

  • 立即用清水及肥皂彻底清洗伤口10-15分钟。如情况许可,亦可使用碘酒消毒。
  • 立即求诊。如有需要,可接受预防疯狗症疫苗。
  • 即使你曾接种预防狂犬病的疫苗,并不代表你不必接受伤后接种,尤其当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存在。
  • 由於伤口受感染的风险较高,因此可能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
  • 尝试阻止咬人的狗只继续咬人,但同时不要冒险而为。
  • 请狗主控制咬人的狗只(如使用狗带牵领狗只及为狗只戴上口罩),如咬人的狗只沒有主人或狗主不在现场,尝试将其关入笼内或禁闭牠,直至当局人员到达后再交由他们处理。同样地,只在情况许可下才这样做,不要冒险而为。
  • 通知当局人员,尽量保持冷静。应向警员及本署报告事件,并与调查事件的职员充分合作,提供個人資料及事件详情。
  • 查明咬人狗只是否已接种预防狂犬病疫苗。
  • 本署会将咬人的狗只带往动物管理中心观察7天,如狗只的预防狂犬病疫苗仍然有效,本署或会批准狗只在家接受7天的家居观察。(尚有其他条件限制)

适用的法例

如果狗只在公共场所未有被狗带牵领或以其他方式被控制而咬人,其畜养人或属犯罪,可处罚款 $ 10,000。

训练

必须正确训练你的狗只以确保你能妥善控制牠,并且牠会回应你的指令。训练能为狗只设界线及让牠知道你对牠的期望。

训练狗只的其他益处:

  • 有助你更了解你的狗只,反之亦然;
  • 有助你与狗只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 防止狗只对他人造成滋扰;
  • 让狗只有事可做,帮助牠建立信心;
  • 有助狗只成为你更好的同伴。

趁狗只年幼时开始进行训练,并透过奖赏激发恰当行为。奖赏可以是小食、抚摸、口头表扬、游戏等。请确保你有训练狗只在狗带牵领下行走,并遵守一些基本命令。如此一来,你可时刻妥善管束你的狗只,尤其是在公共场所时。你可以自行训练狗只或带牠参加专业的狗只服从训练班。

一些基本的狗只训练规:

  • 给狗只的命令要时刻始终如一、用词简短。一些基本命令包括「坐下」、「停下」、「过来」、「趴下」及「紧跟」。
  • 对你和狗只而言,训练应是正面的体验。每次进行训练的时间要短及远离令狗只分心的事物,以免牠感到烦闷或失去专注力。
  • 保持冷静。如果你在训练期间因发怒而严厉地对待狗只,牠将对你失去信任。
  • 要有耐心。记记住,要狗只听懂一项命令或学会长一项技巧是需要时间的。切勿强迫狗只过急地进行训练。
  • 训练的原则就是在狗只做得对时讚牠和奖勵牠。這叫正向增強。利用小食、抚摸、口头表扬或游戏等奖勵强化正确行为。若狗只成功表演一项技巧或听从一项命令,给牠奖勵。

本署会根据需要,不定期举办犬只训练课程。有关详情,请瀏覧以下链接:

https://www.pets.gov.hk/tc_chi/publications_and_downloads/service_booking/dog-training-courses.html

根据第421章狂犬病条例第23条,狗只畜养人在公共场所必须用带牵领或以其他方式控制其狗只。任何人士若违反以上条例即属犯罪,可被罚款$10,000。

請紧记,在公共场所时,你有法律责任时刻妥善管理你的狗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