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三池两坝”模式:鱼塘尾水治理的创新实践
中山市“三池两坝”模式:鱼塘尾水治理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鱼塘尾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为破解这一难题,广东省中山市创新推出“三池两坝”尾水治理模式,通过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和两个过滤坝的组合,有效改善了鱼塘水质,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池两坝”:创新尾水治理模式
“三池两坝”模式,即通过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以及两个过滤坝的组合,实现尾水的多级净化。具体流程如下:
沉淀池:设置“之”字型挡水设施和生态浮床,提高水体透明度,实现初步净化。
曝气池:通过曝气装置增加水体含氧量,促进有机质分解。
生态净化池:种植沉水、挺水、浮叶等各类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
过滤坝:相邻两个池之间设置过滤坝,对前一个处理池的水质进行过滤。
中山实践:7.8万亩尾水治理的成效
中山市根据鱼塘的不同状况,分类推进尾水治理。对于高密度养殖鱼塘,重点推广“三池两坝”模式。据统计,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尾水治理面积7.8万亩,其中采用“三池两坝”模式的面积达4.8万亩。
以南朗街道丰阜湖片区为例,该区域针对罗非鱼、四大家鱼、南美白对虾等养殖品种,建设了13个“三池两坝”子系统,覆盖3200多亩鱼塘。项目实施后,不仅改善了水质,还为鱼类提供了更好的生长环境,实现了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
政策支持:统租统管与资金保障
为推进尾水治理工作,中山市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统租统管:通过统一回收、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整合碎片化鱼塘土地资源,目前全市统租统管面积已超过5万亩。
资金扶持:中山市积极申报相关项目,获得1.17亿元资金扶持,并成功申请尾水治理专项债9177万元。同时,市、镇街两级发动养殖企业参与尾水治理,截至目前,以养殖企业为主体实施的项目达到12个,投入资金超过2000万元。
创新价值与推广前景
中山市“三池两坝”尾水治理模式的创新价值在于:
技术集成:融合物理沉淀、过滤、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净化等多种技术,实现全方位水质净化。
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养殖密度和污染程度,灵活选择治理模式,既保证了治理效果,又兼顾了经济性。
系统推进:通过政策支持、资金保障、技术指导等全方位措施,确保尾水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这一模式不仅在中山市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目前,广东省已将中山市的经验做法向全省推广,为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