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科技创新推动,公众参与普及,国际合作深化
中国考古学:科技创新推动,公众参与普及,国际合作深化
中国考古学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科技考古的创新到公众考古的普及,再到中外考古交流的深化,中国考古学正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体系。
科技考古:揭开传统考古难以发现的秘密
陕西榆林的石峁遗址是4300年前营建的大型石城遗址,其宫室建筑、城防设施和精美石雕玉器展现了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科技手段,考古学家确定石峁文明是由土著人创造,并吸收了周边区域的文化因素,揭示了石峁居民商业经济的演变。
石峁遗址皇城台远景。皇城台为一处高阜台地,是石峁城址内城和外城重重拱卫之核心区域。整体呈顶小底大的金字塔状,墙面可见石雕头像、动物纹等装饰。台顶平整开阔,大型夯土台基、“池苑”等重要遗迹星罗棋布。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孙周勇供图
河南洛阳的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晚期的都城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井字形道路系统和宫城布局,展现了成熟的规划思想和统治制度。科技考古研究还发现,二里头遗址有高比例的外来人群和家畜,以及酿酒和饮酒的证据。
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则展示了科技考古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后的发掘中,搭建了全球首个“多功能考古综合发掘平台”,通过考古方舱控制温湿度,实现了预防性保护与考古发掘的结合。
发掘工作进行时的三星堆考古方舱。四川省文物局供图
水下考古方面,中国考古队使用短基线定位系统和三维声呐扫描等技术,使水下考古从近岸走向远海。
公众考古:让历史触手可及
河北阳原的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模拟发掘、石器制作体验等方式,让中学生近距离接触考古。公园还邀请附近村民参观,增强他们对文化遗产的自豪感。
浙江安吉古城遗址公园则将考古与文旅结合,游客可以参与模拟考古、体验汉灶烹饪等,2023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
两位小学生在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体验陶器修复。安吉县古城遗址保护中心主任柯安顺供图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考古专题博物馆通过展示考古过程和各类标本,让公众直观了解考古的魅力。湖北省博物馆新馆通过多元展陈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越王勾践剑等文物。
中外考古交流:跨文明的历史对话
中国考古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妇好数字人的设计体现了中国考古学在国际交流中的创新尝试。近年来,中国考古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从早期的“请进来”到如今的“走出去”,在柬埔寨、洪都拉斯、埃及等地开展考古工作,推动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中埃双方团队成员在孟图神庙遗址群发掘现场讨论发掘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贾笑冰供图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不仅揭示了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也为世界文明研究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