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攀比成风,年轻人如何破局?
压岁钱攀比成风,年轻人如何破局?
“过年啦,发压岁钱啦!”这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然而,近年来,压岁钱却成了不少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甜蜜负担”。在一些地方,压岁钱标准水涨船高,从原来的几十元涨到几百甚至上千元,让许多人感到压力重重。
压岁钱攀比,年轻人“伤不起”
“我家这边要给7个孩子压岁钱,我老公那边要给5个孩子,每人600元,光给亲戚孩子的压岁钱就要7200元了,有人年终奖都没这么多。”“200元都拿不出手了,最低600元,动辄上千,对于我这个年纪来说压力很大。”这些声音反映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声。
在农村,压岁钱攀比现象更为严重。一位70多岁的老人表示:“过年的时候除了我们兄弟姐妹带着孩子去给他拜年,还有他外甥外甥女、侄子侄女也会带着孩子去。一个孩子至少得100元压岁钱,10多个小孩差不多就要2000元,如果平时没有收入的话,确实压力很大。”
从“压岁”到“压人”,变了味的年俗
压岁钱原本是春节习俗中传递祝福和关爱的方式,但如今却变了味。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指出:“压岁钱的本意是表达对孩子健康、幸福的一种祝愿和期待,初衷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压岁钱‘水涨船高’,甚至对一些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也有一部分人互相攀比,使得压岁钱的寓意有点‘变味’,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和检讨。”
这种变化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近几年,一些地方给孩子的红包,因为互相攀比等心理而快速上涨。网络上的浮躁风气、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加上农村传统社会结构的重构引发“人情投资”观念的变化,综合导致攀比的风气越来越浓厚。
年轻人的应对之道
面对压岁钱攀比带来的压力,一些年轻人开始采取行动。重庆的晓菲和她的兄弟姐妹们约定,无论经济条件如何,每个人都只给孩子们发100元以内的红包。他们认为,这样既减轻了经济压力,又保留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还有人提出了更理性的解决方案。一位网友建议:“可以把压岁钱用来为孩子购买保险,这样既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又能为他们的未来提供保障。或者将压岁钱存起来作为教育资金,让孩子明白金钱的价值和意义。”
专家建议:让压岁钱回归本真
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个倡导性的规范,参照治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方法,形成软约束。同时,舆论和社会应对不合理的行为加以劝导,倡导适度、适可而止。
百色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印发《百色市开展“遏制攀比压岁钱 移风易俗过大年”倡议活动方案》,其中倡议少发压岁钱、发不超过20元的小额压岁钱,让压岁钱回归年俗祝福本真。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压岁钱作为一种民俗传统,其核心在于传递祝福与亲情,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美好未来的期待与祝福。压岁钱只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和情感的载体,多寡并不重要。1万元的压岁钱并不一定就比10元的压岁钱更能表情达意、传递祝福。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压岁钱重新成为传递祝福和亲情的载体,而不是相互攀比的工具。毕竟,真正的“压岁”,应该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祝福,而不是金钱的多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