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最新指南!这些防跌倒要点,老年人一定要知道
国家卫健委发布最新指南!这些防跌倒要点,老年人一定要知道
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最新版的老年人跌倒预防指南,其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调整来有效防止跌倒。
老年人跌倒的现状和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68.4万例致命跌伤,使跌倒成为仅次于道路交通伤害的第二大非故意伤害死亡原因。在中国,跌倒是非故意伤害致死最主要的原因,也是65岁及以上人群受伤或死亡的主要原因。2017年中国因跌倒导致的死亡人数为13.48万,较1990年的6.41万增加了110.30%。
跌倒不仅可能导致死亡,还会造成老年人活动受限及功能受损、残疾等非致死性后果,削弱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医疗支出。中国每年因老年人发生跌倒所导致的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元,疾病负担为160~800亿元,消耗着大量的社会资源。
老年人跌倒的原因
老年人跌倒与衰老、疾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生理机能减退: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和运动机能衰退,关节灵活性降低,肌肉松弛,无法较好保持机体的直立姿态,姿势控制能力减退,从而造成老年人平衡功能下降、步态异常,从而容易发生跌倒。老年人如果罹患神经系统疾病、眼部疾患、心理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疾患,又会进一步增加跌倒风险。
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与中青年人不同,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常见的药物有降压药、血管扩张药可以通过改变血流动力学进而引发体位性低血压;降糖药、精神类药物则可影响患者的精神、视觉及平衡等;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可导致震颤、头昏眼花等。
高龄且有跌倒史的女性:之前有过跌倒经历的患者除了平衡能力下降更加显著外,往往有害怕跌倒的心理,他们可能会变得不愿意出门,甚至是对日常活动都有一定的心理阴影,进而形成了“跌倒-丧失信心-不敢活动-衰弱-更易跌倒”的恶性循环。沮丧、抑郁、焦虑、情绪不佳等及其导致的与社会隔离状态也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而高龄女性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丢失总量高于男性,导致跌倒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防跌倒指南要点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版老年人跌倒预防指南中,提出了以下核心建议:
运动锻炼:运动锻炼应该作为保持一生的好习惯,年龄并不是问题,建议老年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运动锻炼,减少久坐。优先选择有利于增加肌力、增强平衡性的运动,比如瑜伽、太极、游泳等,亦可由物理治疗师针对具体身体状况与老人讨论后制定完善的个性化运动计划。运动强度采取渐进性的方式,开始时每天进行5~10分钟,然后每周增加5分钟,直到可持续运动30分钟,且每次运动前后应有5~10分钟的运动暖身及休息拉伸。
学习防跌倒知识:主动学习防跌倒知识,提高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如放慢动作,避免走过陡的楼梯、坡道,避免去人多、地面湿滑的场所。即便在家中也应该穿合身的衣物,有防滑功能的平跟鞋子,不要只穿袜子或会滑的鞋子就在家里走来就去。老年人在变换体位时动作不宜过快,在行走前应先站稳,再起步。起床时,应先转侧卧,双手用力撑床坐起,可使腰背省力。坐久了,应注意站立或活动一下。下蹲时腰背要挺直。不干重体力活动,不举提重物。外出跨越台阶应小心,乘坐汽车时要扶稳。
合理用药:合理用药,请医生评估所用药物,预防因药物引起的跌倒发生。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应常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防治骨质疏松。矫正视力,佩戴合适的眼镜。选用合适的拐杖,优先选择医疗器材手杖。一些老年人习惯以雨伞代替手杖,但雨伞的支持力量往往不足,安全性不足。可以选取助行器,有骨质疏松的老人可以根据情况使用髋关节保护器。
居家适老化改造:家中是老年人跌倒发生最多的地方。适老化的居家环境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在家中发生跌倒的概率。居家适老化改造通常包括:在楼梯、过道等地方安置扶手,扶手应采用圆柱形,离墙面五公分左右,以利老人扶握,扶手的长度应达阶梯两端再延长三十公分;消除门槛及地面高度差;增设高度适合并带有扶手的换鞋凳;将易湿滑的地面更换成防滑材料;地毯要固定好,使用不会滑动的地毯防滑倒,不要使用太厚的地毯及止滑垫,以免绊脚;在淋浴区和坐便器附近增设扶手。因老人眼睛对黑暗的适应力较差,室内要保持足够的光线,在卧室通往卫生间等常用过道添加感应灯。而老人眼睛对强光的适应力也差,切记不可使用强光,可用窗帘或百叶窗遮住阳光或用遮光纸覆盖日光灯;选用安全稳定的洗澡椅,并采用坐姿沐浴;选择高度适宜的床,并在床边设置易伸手摸到的台灯。避免在地面布置线材或插线板等。居家适老化改造可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实施。
高危人群的家人应注意陪护:对于易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家属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关注,避免老人独自行动,避免出入不安全的场所,陪同上厕所洗澡,随时保持联系。有条件可以让老人佩戴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可以进行摔倒监测,ECG测量与快速呼救;设置智能家居系统,实时监测老人行动状态等。
实用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除了遵循国家卫健委的指南,老年人还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预防跌倒:
定期进行平衡和肌肉力量的锻炼:如太极拳、瑜伽等,可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衣物:鞋子应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衣物不应过于宽松以免绊倒。
保持室内环境安全:确保地面干燥无杂物,照明充足,楼梯和浴室应安装扶手。
合理安排日常活动:避免在湿滑或拥挤的环境中活动,夜间使用夜灯,确保行走路线清晰。
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检查视力和听力,及时调整眼镜度数,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头晕的药物。
合理膳食,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减少骨折风险。
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助行器等,特别是在不平坦的路面上行走时。
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对跌倒的恐惧,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家庭和社会应该如何关注和帮助老年人
家庭和社会应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怀和帮助,预防跌倒的发生:
提高意识:家庭成员和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老年人跌倒的危害性,提高预防意识。
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家庭应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社区应完善公共设施,减少跌倒风险。
定期健康检查:鼓励老年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影响平衡的疾病。
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渠道普及跌倒预防知识,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建立支持系统: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为独居老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关注心理健康:跌倒后的老年人可能会产生恐惧心理,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鼓励。
建立应急机制:家庭和社区应建立跌倒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发生跌倒时能够及时救助。
推广智能科技应用:鼓励使用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系统,提高老年人的安全保障。
老年人跌倒问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指南,我们有了更加科学和系统的预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远离跌倒的风险,享受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