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雍正改土归流:消除土司割据,推动西南边疆发展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19:4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雍正改土归流:消除土司割据,推动西南边疆发展

雍正时期,清政府在西南边疆实施改土归流,“置郡县,易封建”,促进“九州之大归于一统”(光绪《普洱府志稿·建置志》)。改土归流促进了政治统一,为经济、文化的大开发、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快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成为清代“大一统”国家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环节。

01

改土归流带动了边疆管理体制重大变革,增强了政治统一性

土司制度在其建立到发展完善过程中,促进了中央王朝对西南各民族由“羁縻控制”到“间接统治”的转变,对于增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土司“虽受天朝爵号,实自王其地”(《明史·四川土司》),世世相承,控制着其治下的土地和人民。明代中期便开始实施“改土归流”。但至清雍正朝,因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改土归流”仅作为控制土司的一种手段或惩一儆百的应急之策,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土司制度。大片区域仍被土司统治,“流官管辖者十之三四,土司管辖者十之六七”(《朱批谕旨·常德寿奏折》),加之湘、黔境内“流、土俱不受”的“化外苗疆”,行省之内同时存在郡县之地、土司辖地、“化外苗疆”三种不同的疆域形态,对应的治理方式也差别很大。

自雍正四年(1726年),清政府在西南地区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改土归流,将打击不法土司与开辟“苗疆”结合起来,其成效最直观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改土归流数量多、范围广。据统计,西南五省共革除土司220家,开辟“化外苗疆”十余处,新设流官152处(李世愉:《清代土司制度论考》)。于滇,以澜沧江为限,除江外沿边境一线的土司得以继续保留外,江内地广势大的土司被全部改土归流;于黔,“苗疆辟地二三千里,几当贵州全省之半”;于桂,“改流面积殆占土属全部幅员五分之四”;于川,改流后新设府州厅县几达全省之半;湖广改流最为彻底,自此“湖广无土司”。《清史稿·土司传》将之总结为“蛮悉改流,苗亦归化”。学界则称之为“大规模改土归流”。

二是给予土司制度以巨大冲击。改流后,大片土司辖地和“化外苗疆”被纳入郡县直接统治,地方管理体制实现划一。对存留的土司,则通过强化原有的承袭、安插、贡赋、奖惩、征调等制度,并创设旨在削地限权、强化控制的分袭、抚恤、考成等规定,形成一整套完备的管理和控制体系,限制其政治、经济、司法等特权。上述边疆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给予土司制度巨大冲击,大多数仅“存其名号而已,无尺寸之柄”(乾隆《贵州通志·秩官志》),或只管理三五个村寨,甚至出现不理村寨和不世袭者,其割据性被消除,土司制度走向衰落,极大增强了西南边疆的政治统一性,为全方位的社会变迁创造了条件。

02

改土归流推动了大规模经济开发,夯实了“大一统”经济基础

西南地区早在秦汉时就已纳入郡县统治,开发较早。元明以来,大片土地被土司占据,丰富的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经济发展不平衡且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改土归流带来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了西南边疆规模空前的经济开发运动,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矿业开发“一百年的增长率大大超过了此前的两千年”(《清代的矿业·前言》)。清代货币银、钱并行,京师鼓铸制钱所需主要原料铜和铅,“改土归流”以前主要依靠产自日本的“洋铜”和盛京、湖南的铅,改流后全面转为使用滇铜和黔铅。自乾隆五年(1740年)始,每年滇铜、黔铅的产量超过1000万斤和600万斤,以630余万斤滇铜、360余万斤黔铅运至京师鼓铸制钱,支撑清代国家货币金融运行,作为清朝的国家战略,持续一个多世纪。西南边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边疆地区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更好融入全国经济体系之中,加速了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

大量移民的涌入历史性地改变了西南地区的人口规模和民族构成。开采矿产动辄万人,仅云南东川一地,“银、铜、铅、锡各厂共计二十余处,一应炉户、砂丁及佣工、贸易之人,聚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乾隆《东川府志·鼓铸》);在贵州,“自雍正五六年以来……银、铜、黑白铅厂上下游十余处,每厂约聚数万至数千不等”(《清高宗实录》卷311,乾隆十三年三月壬子)。矿业开发吸引了大量移民,为边疆开发提供充足劳动力资源的同时,导致人口激增,粮食需求随之增长,于是官府将“垦荒之法视为民生第一要务”,招民开垦,又吸引更多从事垦殖的移民到来。有学者估计,从康熙三十九年至道光三十年,云南、贵州和四川南部的人口从500

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通过废除土司制度,改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员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西南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这一政策不仅解决了土司割据问题,还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清朝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改土归流政策是雍正帝在西南地区推行的重要改革,通过废除土司制度,改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员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西南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这一政策不仅解决了土司割据问题,还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清朝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