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对中国气候有何影响
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对中国气候有何影响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拥有除了极地地区外最多的冰川,这些冰川位于许多主要的亚洲河流的上游(冰雪融水是这些河流径流量最重要的补给源之一),因此青藏高原又被称为“亚洲水塔”。同南北两极一样,青藏高原对于气候变化同样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也被视为气候变化早期的敏感指示器之一。
综合利用多种资料,如台站观测资料、卫星遥感资料、再分析资料以及多个气候模式的同化资料,气象学家们的大量研究充分说明了近几十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和环境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气温上来看,青藏高原在过去半个世纪变暖趋势明显,而且变暖的时间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这比北半球变暖的时间要早20年以上,这一点充分体现和证明了青藏高原作为气候变暖早期指示器的作用。同时,青藏高原的气温升高幅度要比同纬度地区的升温幅度大。在过去和未来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的这种独特现象都比较明显,这也让气象学家们得出一个结论,即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比全球其他地区更显著。
整体上,青藏高原平均年降水量在1979—2014年显著增加,而且这种增长趋势主要体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这表明在全球持续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降水量随着高原加速增温而迅速增加。同时在总体降水量增加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东南部出现了由湿变干的趋势,而西南部则是由干变湿的趋势。在南北空间上,青藏高原的降水量在其南部和北部的变化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甚至呈现相反的趋势。总体来说,未来青藏高原气候会表现为以变暖、变湿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为主要特征。
这种变化也会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水资源与水循环正在加强且发生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冰川消融、湖泊扩张、积雪减少、径流增加等,这是水体对气候变暖变湿的响应。
南、北极作为地球气候系统的冷源,其变化不仅能够影响两极的天气和气候,而且可以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与反馈机制,对两极以外的全球大部分区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的第三极,在热力和动力方面对全球天气和气候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动力方面,广袤高耸的大地形直接影响大气环流,使其产生绕流和涡旋;在热力方面,青藏高原在冬、夏季节冷热源性质截然不同,冬季其冷源作用突出,在这一点上与南、北极的作用是一致的,而夏季由于强烈的地表感热加热而变成热源。
青藏高原不仅对东亚季风的形成和演变有直接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北美的气候变率。那么这三极的气候变化是如何对我国的天气气候产生影响的呢?目前关于三极大气环流联动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不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夏季以淮河为分界线的北涝南旱(正常年份一般是北旱南涝)的降水异常分布特征,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偏多和华南沿海地区的降水偏少都与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将一直持续下去,而这背后的物理机制还需要更多气象学家不断去探索和研究。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