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发现:清代皇家藏书楼布局首度完整呈现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45: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发现:清代皇家藏书楼布局首度完整呈现

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首次揭示了这座清代皇家藏书楼的完整布局和独特设计。

文源阁遗址位于圆明园东北部,原为雍正时期的四达亭,乾隆四十年(1775年)改建为藏书阁,主要用于收藏《四库全书》。2024年8月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局组织专业团队对文源阁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此次发掘清理出宫门、碑亭、月台、趣亭、北院门等建筑基址,以及四周围墙、石板道路、蹬道、供排水涵洞等附属设施。出土文物包括瓷器、陶器、琉璃瓦件等,展现了清代皇家建筑的精湛工艺。

01

独特的防火防洪设计

作为藏书楼,文源阁在设计时特别注重防火防洪功能。考古人员发现院内设置了一大一小两处水池,北墙下设有一条供水涵洞,东墙和南墙则设有排水涵洞,形成完备的水系网络。整个遗址地势呈现院内高、院外低的特点,南墙下设置沟门,便于雨水排出。这些设施既能储水用于灭火,又能在水量大时顺利排水,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此外,遗址中出土大量黑釉琉璃瓦,这在中国古代五行观念中,黑色属水,象征着对火灾的防范。

02

精湛的建筑工艺

文源阁遗址的建筑基础处理十分严格,从磉墩坑和解剖坑可以看出,古人先挖基槽,底部夯打地钉(柏木桩子)防止下沉和移位,地钉上面铺石板,上面再垒砌台基,台基内全部夯打灰土,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

院内的道路系统也十分完备,石板路、上下山蹬道、御路、踏跺(台阶)等组成的道路系统,将院内各处点位有机连接起来。石板路所用石板未加雕琢,且多为玲珑石,蹬道、踏跺(台阶)石条也未经加工,颇具园林野趣。

03

重要的历史价值

文源阁遗址的整体布局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样式雷图基本相符,说明其自建成后格局未经改变。作为皇家藏书楼,文源阁不仅体现了清代皇家园林的建筑特色,更展现了中国古代对文教传承的重视。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中华表示,文源阁遗址的考古发现彰显了古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匠心精神,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建造的最高水平。未来,文源阁遗址将按程序进一步整治后对公众开放,届时,公众将有机会走进这座皇家藏书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