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形象大于思维”:郑晓龙的影视创作秘诀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44:0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形象大于思维”:郑晓龙的影视创作秘诀

2024年9月,在北京文化论坛上,著名导演郑晓龙分享了他对影视作品中人物塑造的独到见解。在他看来,"形象大于思维"是创作的关键,只有通过真实细节塑造出立体的人物形象,才能让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一理念在他近年来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尤其是2021年播出的《功勋》,更是将他的创作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01

真实细节塑造立体形象

在《功勋》中,郑晓龙要求所有主创人员必须深入采访功勋人物本人或其身边的人,挖掘最真实的生活细节。例如,在塑造袁隆平时,编剧通过采访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由于常年在稻田工作,袁隆平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经常需要用热水烫皮肤来缓解瘙痒。这个细节被巧妙地融入剧情中,不仅让角色更加真实可信,也深深打动了观众。

同样,在塑造屠呦呦的形象时,创作团队通过广泛接触她身边的人,发现这位诺贝尔奖得主最大的爱好就是做实验。这种对科研的专注成为塑造屠呦呦人物形象的独特标记,也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科学家形象。

02

将英模人物还原成普通人

郑晓龙强调,在创作《功勋》时,他们始终约定要把英模人物还原成普通人来拍,既要忠于他们生而为人的情感,也要忠于时代真实的逻辑。这种创作态度打破了传统英模题材的刻板印象,让观众看到了功勋人物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03

把握时代背景和职业特点

在郑晓龙看来,塑造人物不仅要关注个体特征,更要把握时代背景和职业特点。在《功勋》中,每个单元都力求还原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同时突出不同职业的特点。比如在讲述李延年故事的单元中,创作团队不仅还原了抗美援朝战场的真实场景,还通过细节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

04

"形象大于思维"的创作理念

郑晓龙经常引用文艺理论中的一句话:"形象大于思维。"他认为,只有塑造好人物形象,才能让观众从中体会出各种思维。如果形象做得不好,不能让人代入和信任,就不可能长时间活在人们心中。这种理念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从早期的《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到后来的《甄嬛传》《芈月传》,无不体现出对人物形象的精良塑造。

05

文学素养与现实主义精神

郑晓龙认为,一个优秀的导演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这不仅能帮助导演更好地理解剧本,还能提升其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洞察力。同时,他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无论是古装剧还是现代剧,都力求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06

以《甄嬛传》为例:复杂人物关系的构建

在《甄嬛传》中,郑晓龙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和多层次的角色性格,成功塑造了甄嬛、果郡王、安陵容等经典角色。这部剧不仅展现了宫廷斗争的残酷,更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的腐朽本质。正如郑晓龙所说,《甄嬛传》之所以能长红,是因为它以思想的穿透力赢得了生命力,通过跨文化的共情能力,展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观。

07

郑晓龙人物塑造的秘诀

郑晓龙的人物塑造秘诀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注重真实细节的挖掘
  2. 将英模人物还原成普通人
  3. 把握时代背景和职业特点
  4. 坚持"形象大于思维"的创作理念
  5. 重视文学素养和现实主义精神

这些经验不仅揭示了郑晓龙的创作理念,也为其他影视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当今影视行业追求流量和特效的背景下,郑晓龙坚持人物塑造为核心,用真实细节打动观众,用思想穿透力提升作品生命力,这种创作态度值得每一位影视从业者深思和学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