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龙:用真实细节和人文关怀塑造中国故事
郑晓龙:用真实细节和人文关怀塑造中国故事
在2024北京文化论坛上,著名导演郑晓龙分享了他创作《功勋》和《甄嬛传》等作品的心路历程。他强调,影视作品要展现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必须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性的故事。
《功勋》:用真实细节塑造人物形象
《功勋》是一部展现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的主旋律作品。在创作这部作品时,郑晓龙要求所有主创人员深入挖掘每个功勋人物的职业特点、性格特征和时代背景,努力抓住每个功勋人物的精神内核。
例如,在创作袁隆平单元时,编剧通过采访袁老,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袁隆平因常年在稻田工作患了严重的皮肤病,经常需要用热水烫皮肤来解痒。这个真实的细节被用到作品中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令很多观众看了非常心疼,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在创作屠呦呦单元时,编剧团队通过广泛接触屠老身边的人,发现她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不喜欢热闹,关注点基本全在工作上,最大的爱好就是做实验。这种专注成为塑造屠呦呦人物形象的独特标记。
创作理念:以真实为基础,以细节见精神
郑晓龙在论坛上强调,影视作品的核心在于故事,而故事的核心在于人物。要创作出好的人物形象,必须深入生活,深入采访,挖掘真实细节。
他以《红楼梦》为例,指出曹雪芹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封建社会”这个概念,但通过真实塑造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作品成为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创作《功勋》时,郑晓龙要求主创团队必须做到专业严谨真实,同时还要关注现实,传达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这种创作理念,正是《功勋》能够成功的关键。
创作特点:现实主义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郑晓龙的创作特点,可以用“现实主义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来概括。无论是《功勋》这样的主旋律作品,还是《甄嬛传》这样的古装剧,他都坚持从真实出发,关注人性,关注时代。
在《甄嬛传》的创作中,郑晓龙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清雍正年间,通过展现后宫斗争,揭示封建婚姻制度的腐朽和残酷。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揭示,使作品超越了一般的宫廷剧,成为一部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在《功勋》的创作中,郑晓龙同样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将英模人物还原成普通人来拍,忠于他们生而为人的情感,也忠于时代真实的逻辑。这种创作方法,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功勋人物的精神世界。
创作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价值观
郑晓龙认为,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展现中国的历史文化,更要展现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在国际表达中,要注重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共通性、共融性。
《甄嬛传》之所以能够走红海外,正是因为其展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观。海外观众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理解作品中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郑晓龙的创作经验,为中国影视作品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启示。只有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关注人性,关注时代,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中国品格、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影视精品。
结语
郑晓龙的创作理念和经验,为中国影视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当今这个全球化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展现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如何传递中国价值观,是每个影视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郑晓龙用他的作品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