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国归晋,谯周到底做了什么?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46:4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国归晋,谯周到底做了什么?

公元263年,蜀汉建兴十二年,邓艾率领的魏军突破阴平小道,直逼成都。蜀汉朝廷上下一片慌乱,有人主张投靠东吴,有人建议退守南中。在这危急关头,一位被誉为“蜀中孔子”的学者站了出来,他就是谯周。

01

蜀中孔子:谯周的生平与学术成就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精通《尚书》,兼通诸经及图谶之学。谯周自幼丧父,在兄长的抚养下成长,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以读书为乐,常常“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

成年后的谯周身高八尺,体貌素朴,虽不善言辞,但思维敏捷。他在经学、史学上造诣深厚,尤其精通六经,擅长书札,还研究天文术数。当时的蜀汉,谯周堪称第一才子,被人们尊称为“蜀中孔子”。他的门下弟子众多,其中不乏贤才,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陈情表》的作者李密等。

02

蜀汉末年的政治舞台

刘备占领益州后,任用蜀地人才,谯周也得到了官职,出任劝学从事。之后,他又参与了劝进之事。不过,谯周始终未能进入蜀汉的政治核心,一直担任文化教育方面的官职。234年,诸葛亮病逝,蒋琬继任,谯周被任命为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四年后,蜀汉册立太子,谯周又出任太子家令。

当时,刘禅经常外出游玩,沉湎于享乐之中。于是谯周向皇帝上书,“原省减乐官、后宫所增造,但奉修先帝所施,下为子孙节俭之教”。蜀汉后期,姜维不断兴兵北伐。谯周对此表示反对,与尚书令陈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之后还写了一篇《仇国论》。虽然谯周升任光禄大夫,“位亚九列”,但却没法参与朝政,只是因为学识渊博,才得到朝廷的礼遇。

03

力排众议:劝说刘禅投降

263年,邓艾的大军逼近成都,蜀汉君臣十分震惊,议论纷纷,有人主张投靠东吴,有人认为应该前往南中。谯周却认为不可,他提出了向邓艾投降的主张。这一提议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背叛蜀汉的行为。

然而,谯周的决策并非草率之举。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蜀汉国力衰弱,无法与魏国长期对抗;姜维的北伐虽然英勇,但并未取得决定性胜利;如果继续抵抗,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战争损失和百姓的苦难。因此,他主张投降以保全国家和百姓。

最终,刘禅采纳了谯周的建议,向邓艾投降。这一决定虽然避免了更大的战争损失,但也引发了后世的争议。有人认为谯周背叛了蜀汉,也有人认为他的决策体现了非凡的智慧和对国家长远利益的考量。

04

历史的评价

谯周的决策确实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他背叛了蜀汉,也有人认为他的决策体现了非凡的智慧和对国家长远利益的考量。司马昭认为谯周“有全国之功”,于是加封其为阳城亭侯,接着又派人征召谯周前往洛阳任职。谯周行至汉中后,因病不能继续前行。265年,巴郡人文立从洛阳回蜀地,并且去拜见谯周。当时的谯周已经无法说话,只是写下了八个字的预言,即“典午忽兮,月酉没兮”。所谓“典午”指的就是司马,典即司,午即马,“月酉”就是八月。结果司马昭真的在这年八月突然病死了。270年,谯周病死,晋武帝司马炎“赐朝服一具,衣一袭,钱十五万”。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谯周的决策确实展现了他非凡的智慧和预见性。他不仅考虑到了当前的形势,还预见到了未来的走向。他的决策虽然引发了争议,但确实避免了更大的战争损失,保全了国家和百姓。因此,他被誉为“蜀中孔子”,不仅是因为他的学术成就,更因为他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对国家的忠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