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酒精擦浴致休克,医生:儿童退烧切勿轻信“土方法”
婴儿酒精擦浴致休克,医生:儿童退烧切勿轻信“土方法”
近日,广东深圳一名2个月大的婴儿因使用酒精擦浴退烧导致过敏性休克的消息登上了热搜,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儿童退烧方法安全性的警钟。
酒精擦浴为何不适合儿童?
酒精擦浴是一种传统的退烧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酒精的挥发性带走体表热量。然而,对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来说,这种方法存在诸多风险:
酒精中毒:婴儿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挥发时还可能通过肺泡膜吸收,可能导致酒精中毒,出现头晕、嗜睡、呼吸抑制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过敏反应:罕见情况下孩子可能对酒精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
增加不适感:酒精快速挥发虽能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但并不能真正降低核心温度,即降温效果差;而且在擦浴过程中容易导致孩子寒战、鸡皮疙瘩和哭闹,增加发热时的不适感。
因此,婴儿和儿童用酒精擦浴退烧不仅效果有限,而且风险极高,尤其对于婴幼儿来说,是强烈不建议采用的方式。
儿童退烧的正确方法
- 按需要用药退烧:孩子发热时,若满足用药指征,建议按医生指导来使用药物退热,不要盲目迷信“偏方”。儿童安全的退热药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可参考说明书,或在药师、医生指导下服用:
- 大于6个月的孩子发热,安全的退热药是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0~15mg/kg,单次上限800mg)和布洛芬(每次5~10mg/kg,单次上限600mg)。
- 按体重用药,而不是按年龄,可以先从中上限用起,根据退热效果调整用量。家庭自用药24小时内最多重复4次,间隔约4~6小时就可以再吃一次。
- 3~6个月的孩子,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退热,用法用量同上,同时建议就诊评估发热原因。
- 小于3个月的小婴儿发热,不要自行用药,建议先去医院就诊。
补充水分:发热时孩子容易脱水,要确保让孩子多喝水、母乳、奶或口服补液盐(50%苹果汁、椰子水),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也有助于退热。
物理降温:保持环境凉爽:开空调降低室温,在20℃~24℃左右,或适度通风,帮助孩子散热。温水擦拭:口服退热药30分钟后,用温水(通常是30℃左右,或比体温低)轻轻擦拭孩子的身体,尤其是额头、腋下和腹股沟部位,有助于加快降低体温。温水擦拭比温水浴效果更好,适用于中暑、捂热、发热原因不明或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情况。
监测病情:密切监测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呼吸频率、皮肤颜色和其他症状。如果孩子的发热原因或生病部位尚不明确、持续高热用药不退、发热时长超过医生建议的观察时间,或有新发复杂症状,建议就诊评估。
及时就医:若出现严重疾病的征象:体温不退:持续发热≥39°C,用药也不退下来。精神异常:孩子有些嗜睡,刺激叫醒比平时困难;注意力减退,对周围环境反应跟平常不同;动作减少和无微笑等。呼吸急促:<2月龄:呼吸≥60次/分钟;2~12月龄:呼吸≥50次/分钟;1~5岁:呼吸≥40次/分钟;>5岁:呼吸≥30次/分钟。皮肤异常:出现苍白、花纹、苍灰、瘀斑和发绀等。其他症状:反复呕吐、严重腹泻或脱水(如皮肤干燥/弹性减弱、6~8小时没尿、尿量不到平时一半)。有以上任一情况或其它家长觉得异常、超过自身护理知识的表现,建议一定要及时就诊。
给家长的建议
不要轻信所谓的“偏方”和“土方法”,儿童退烧是一个严肃的医疗问题,需要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指导。
家长应该学习正确的儿童护理知识,了解儿童发热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处理儿童发热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处理。
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情况,如持续高热不退、精神状态差、呼吸急促等,应立即就医。
不要随意给孩子使用成人药物,儿童用药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和说明书使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增强孩子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儿童发热是常见的症状,但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重视儿童退烧的安全性,掌握正确的退烧方法,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