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机场打造无人机智能监管网络,已覆盖850平方公里
浦东机场打造无人机智能监管网络,已覆盖850平方公里
近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发布新的无人机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对机场周边空域的管控,严防无人机“黑飞”现象,确保航空安全。
新规出台背景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无人机“黑飞”现象频发,严重威胁航空安全。为应对这一挑战,浦东机场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了覆盖80%适航区域、总计850平方公里的无人机综合监管网络,实现了全天候、全时段的智能监管。
新规主要内容
此次发布的无人机管理新规,是在原有实名登记、飞行报告等制度基础上的升级版,主要亮点包括:
智能监管全覆盖:通过16个数字机场组成的监管网络,实现对浦东新区主要区域的全覆盖。无人机搭载多种传感器,可进行远程高质量数据回传,实时分析城市管理相关数据。
AI智能识别技术:利用AI技术对图像和视频内容进行自动检测,能够精准识别新增违法建筑、夜间施工等违法行为,并实现问题的闭环处理。
非现场执法新模式:通过无人机智能监管系统采集电子证据、固定违法事实,形成非现场执法的全过程、全流程闭环处置机制,大大减少了人为干预和人力成本。
新规实施效果
自今年1月新规试运行以来,截至3月底,无人机智能监管已在新增违法建筑、夜间施工、应急处置等多个场景中发挥作用,累计处理工单总量达280个。与传统执法方式相比,无人机监管具有早发现、早介入、快处理的优势,显著提升了执法效率和精度。
国内外经验借鉴
在全球范围内,无人机管理已成为一个普遍性难题。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完善法规体系、推动技术创新等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民航局也相继出台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等法规,为地方机场管理提供了指导。
未来展望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无人机将在物流配送、城市交通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浦东机场此次新规的出台,不仅为保障航空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未来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下一步,浦东机场将持续完善无人机智能监管工作流程,积极拓宽应用场景,推动城市管理向更高效、更智慧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