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短缺成全球性难题,中国缺口近400万
护士短缺成全球性难题,中国缺口近400万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力量。然而,全球范围内护士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不仅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还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隐患。
护士短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数据显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护士短缺的问题。德国预计到2040年需要增加19万名全职护理人员;新加坡预计到2030年需要增加2.4万名护理人员;美国预计到2030年将需要超过一百万名护士。在中国,尽管注册护士数量已达563万人,但按照“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的要求,护士缺口仍接近400万。
为什么护士短缺?
护士短缺问题之所以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的观念。一些医院为了降低人力成本,以低薪合同聘用护士,有编制护士与合同制护士收入差距较大,同工不同酬。这也是导致护士队伍不稳定、护理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医院认为,“进医生挣钱,进护士赔钱”。护士创造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护理、注射、输液等方面,但这些服务项目定价偏低,为医院创造的经济效益较小,不足以弥补护士的人力成本。因此,医院缺乏增加护士数量的积极性。
此外,护士的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也是导致护士短缺的重要原因。根据密歇根大学发布的《密歇根护士研究》,尽管计划在一年内离职的护士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有32%的护士表示有离职意向,其中13%的人计划完全退出护理行业。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年轻护士的流失问题,成为了护理行业未来发展的隐忧。
各国如何应对护士短缺?
面对护士短缺的挑战,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
德国通过改革护理人员培养模式,实施新护理法,吸引技术移民。新加坡则扩大护理专业招生规模,提升教育层次,提供资金支持。英国通过签证政策吸引国际护理人才,重视护理教育。中国则推进护理工作贴近临床,优化医护比例,改善护士执业环境。
如何破解护士短缺难题?
要解决护士短缺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扭转“重医轻护”的观念,依法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落实好各种惠护政策,不断改善护士执业环境,让其舒心、安心地投入工作。其次,需要提高护士的薪酬待遇,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加强护理教育和培训。最后,需要制定合理的护士与患者比例标准,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
结语
护士短缺问题是一个全球性挑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只有营造关心、尊重、理解护士的良好氛围,才能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