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智能管理:上海青种植技术实现突破
节水灌溉+智能管理:上海青种植技术实现突破
上海青,这种常见的蔬菜,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价值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提升,上海青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量和品质,农民们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种植技术。本文将为您介绍上海青种植的最新黑科技,包括大棚种植、节水灌溉、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帮助您掌握实用的种植技巧。
大棚种植技术
在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现代农业技术正在为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翅膀。在金川区红辣椒高效节水种植基地,金昌市天顺泽辣椒专业合作社采用高效节水技术种植上海青等蔬菜,取得了显著成效。
基地全部采用高效节水技术进行种植,较常规大水漫灌亩均节水30%,节肥20%,节药25%,省工20%,增产15%。工厂化育苗温室,自动雾化喷淋系统定时定量为种苗喷施叶面水肥;种苗移栽大田后,实施水肥一体化滴灌,精准渗入作物根部。该合作社今年订单种植3300亩,辐射带动全区种植红辣椒1.05万亩,产品远销山东、陕西、山西等地,出口韩国、日本及欧美市场。
金川区园艺场蔬菜基地,是金川区15个高效节水示范点之一,主要种植菜心、芥蓝、上海青、斗白等供粤港澳地区等蔬菜。基地在田间安装电磁阀等智能控制设备,全面推广应用增施有机肥、喷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
节水灌溉新技术
在水资源短缺的甘肃省,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甘肃省根据不同地区、土地类型、水资源种类,同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具开发应用、水肥一体化等,创新性地探索出一整套高效节水农业技术路径。
例如,小麦玉米宽幅间作种植模式,每亩实现节水35%,节肥10%,节种20%,省工10%,增产20%,其中小麦亩增产70公斤,玉米亩增产250公斤,增收达400元至500元,达到节水、节肥、节本、节种、增产“四节一增”的效果。
在金川区农业智慧灌溉高效节水示范基地,省数字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工作人员韩程鹏介绍,他们研发的智能过滤、智能施肥、灌溉恒压系统等设施设备,是在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配套建设智慧灌溉系统,通过水井泵房通往田间地头,在多农户地块、多作物混合种植条件下,实现了智慧节水、精确配水、精准施肥。并在每个地块均配有电磁阀智能控制单元、气象系统、虫情测报站,对作物生长和土壤墒情进行监测。当数据出现“墒情低于60%以下、蒸腾量达到30毫米以上”两个临界点时,自动控制系统会给相应地块配给用水指标,地头电磁阀将自动开启,精准提供水肥一体化灌溉。经测算,使用该系统后,小麦亩均用水量降至352.86立方米,较大水漫灌节水45%至60%,较常规节水灌溉节水15.9%。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提高上海青产量和品质的关键。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深入实施化肥减量化行动,促进科学施肥增效,化肥利用率稳步提升。经科学测算,2024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2.6%,比2022年提高1.3个百分点。
测土配方施肥是利用率提高的重要基础。各地围绕“测、配、产、供、施”五大环节,强化农企对接,推广专用肥套餐定制配送等服务模式,推进配方肥落地。全国三大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过95%。“三新”集成配套是利用率提高的重要途径。各地加强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融合配套,因地制宜推广“三新”技术配套模式,促进了化肥利用率提高。例如,采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3.7个百分点。多元替代是利用率提高的重要措施。各地鼓励引导农民开展粪肥就近就地还田、种植绿肥,加大微生物肥料推广力度,替代部分化肥投入。例如,推广大豆接种根瘤菌菌剂,在氮肥减量的同时,利用率提高约3个百分点。专业化施肥服务是利用率提高的重要支撑。各地不断培育壮大专业化服务组织,推广智能化专家施肥推荐系统,提供智能化诊断、数字化配肥、机械化用肥“一条龙”科学施肥服务,促进施肥精准化。
病虫害防治
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净土产业园区,通过智能化大棚和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光照、通风等,确保蔬菜生长在最佳环境中。同时,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园区建立了严格的检测制度,对所有出棚蔬菜进行安全检测。检测室内,检测员索朗曲吉正在为即将上市的蔬菜进行检测,只见她按操作要求,对采集回来的蔬菜分类进行提取、浓缩、定容、仪器分析等步骤检测,确保上市的每一批蔬菜都符合质量安全标准。“我们主要进行的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确保蔬菜中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索朗曲吉说,“所有蔬菜上市前,我们都会进行严格检测,平时拉萨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也会对蔬菜进行抽查,一旦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就会立即进行处理。目前我们园区没有出现过超标和不合格现象。”
种植技巧
在小红书上,一些用户分享了上海青的种植经验和心得,包括品种选择、土壤准备、播种方式、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方法。
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上海青适应性好,耐寒性强,在有保护设施的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种植。但是,一般春季3~5月份种植,或者秋季8~10月份,温度适宜,气候条件好,有利于上海青的生长。上海青长势好,产量最高。
精细整地与施肥:上海青根系浅,吸收水肥能力差,一定要注意选择土壤肥沃、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性好的地块种植,有助于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在播种前,每亩施高氮型复合肥100斤左右,然后对地块进行深耕细耙,使土壤细碎平整。有利于上海青的播种。
科学播种与管理:注意选用无病虫害、颗粒饱满的种子,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播种前,进行晾晒和消毒处理。上海青多采用直播的方法进行种植,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覆盖一层薄土,轻轻压实并浇透水,加速幼苗出土。
水肥管理:上海青根系短小,吸收水肥能力差,生长速度快,需要定期浇水追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旦田间发生干旱,就要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结合浇水,每亩每次追施尿素15~20公斤,满足幼苗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
病虫害防治:上海青病虫害比较少,生育期短,病虫害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进行防治。播种前,对土壤和种子进行处理。在幼苗生长期间,要加强田间管理,定期预防,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可以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适时采收:当上海青生长速度快,夏秋季温度高,生长快,一般在播种后一个月左右。即可采收,冬春季温度低,上海青生长慢,一般需要50天左右,才能采收。当幼苗长到30公分左右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收时应选择晴朗天气进行,用锋利的刀具将上海青从根部割下,避免损伤叶片和根系。采收后的上海青应进行清洗和整理,即可上市出售。
展望未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上海青的种植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环保化。例如,智能化大棚和精准灌溉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还优化了蔬菜的生长环境,提升了产量和品质。同时,科学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农民来说,掌握这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蔬菜。未来,随着农业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上海青的种植技术必将迎来新的突破和发展,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