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肝日:小心这些药物伤肝!
全国爱肝日:小心这些药物伤肝!
3月18日是第24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治,远离肝硬化”。在关注脂肪肝等常见肝脏疾病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另一种不容忽视的肝脏杀手——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顾名思义,就是由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肝脏是人体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大多数药物都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如果用药不当,就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损伤。目前已知有超过1100种药物可在不同程度上引起肝损伤,这个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那么,哪些药物最容易伤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常见抗结核药物都具有明显的肝毒性,尤其是三者联用时,肝损伤风险会显著增加。
抗肿瘤药: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都能引起肝损伤,特别是对于多线化疗者、大剂量用药者、合并基础肝病患者等高危人群,风险更高。
心血管系统药物:包括贝特类降脂药(如非诺贝特)、他汀类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降压药(如卡托普利)等。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如奥卡西平、卡马西平、地西泮等,这类药物通常使用周期长、联合用药多,更容易对肝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非甾体抗炎药: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过量使用或长期服用都可能导致肝损伤。
中草药:一些传统中草药如乌头、何首乌、土三七等也可能引起肝损伤,需要特别警惕。
药物性肝损伤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检查时发现肝功能指标异常;有的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出现黄疸、皮肤瘙痒、肝性脑病等。
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呢?关键在于合理用药:
- 遵医嘱用药:不要盲目相信偏方、验方,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 定期检查肝功能:特别是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谨慎,避免药物间相互作用增加肝损伤风险。
-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上述疑似肝损伤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必要时停药。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代谢、解毒、分泌胆汁等多种功能。一旦发生损伤,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要时刻保持警惕,既要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又要尽量避免其对肝脏的伤害。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科学用药,保护肝脏,远离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