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告别日元纸币,日本开启“去现金化”时代
福泽谕吉告别日元纸币,日本开启“去现金化”时代
2024年7月3日,日本正式发行新版纸币,这是时隔20年后的首次更新。在新版1000日元纸币上,教育家福泽谕吉的肖像被科学家北里柴三郎取代,这一变化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日本近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福泽谕吉的形象在日元纸币上的“退出”,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货币设计变更,更折射出日本社会的变迁与转型。
福泽谕吉:日本近代教育的先驱
福泽谕吉(1835-1901)出生于日本幕末时期,是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了庆应义塾大学,被誉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以实用主义为核心,强调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主张教育应该脱离传统的儒学束缚,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启发式教学。他的这些观点在日本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并促进了日本教育体系的改革。
福泽谕吉最著名的著作是《学问之要领》,在这本书中,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这种教育思想对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元纸币更换背后的文化意义
新版日元纸币的发行,不仅是货币设计的更新,更体现了日本社会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福泽谕吉的肖像自1984年起出现在1000日元纸币上,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此次更换,意味着日本社会对历史人物的选择有了新的考量。
新版纸币的人物肖像选择兼顾了行业和性别,体现了日本社会的多元化。新版1万日元纸币上的人物肖像变为“日本近代经济之父”涩泽荣一,5000日元的人物肖像则用“女性教育先驱”津田梅子取代了女作家樋口一叶,1000日元纸币的人物肖像则用科学家北里柴三郎代替了生物学家野口英世。这种选择,既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也反映了日本社会对性别平等的重视。
日本的“去现金化”趋势
新版日元纸币的发行,也引发了关于“去现金化”的讨论。据统计,截至2023年,日本银行发行的货币总额大约为120万亿日元,其中有将近一半即大约60万亿日元是存放在家里不使用的“压箱底现金”。这种现象与日本央行长期的低利率政策有很大关系。
尽管日本的无现金支付在这两年有所推进,但现金的发行量仍旧保持在每年30亿张,没有减少。据统计,截至3日新币发行当天,日本金融机关的ATM等设备已有9成以上更新为了支持新币的机型。与此相对,日本的加油站和餐饮店的收银机,只有5成左右完成了更新。自动贩卖机更是重灾区,支持新币的只有2~3成。不少自动贩卖机在显眼处贴出标识,称“本机不识别新币”,请路过消费者不要误投。
不少民间人士预测,这可能是日本最后一代纸币。20年后的电子科技将发展到何种程度,谁也无法预料。如果有朝一日,全球最大的现金大国日本也基本淘汰了纸币,那世界就无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福泽谕吉的肖像从日元纸币上“退出”,不仅是货币设计的变更,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它标志着日本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现金走向无现金。这种转型,既体现了日本社会的活力,也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货币体系的变迁。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将继续影响着日本的未来,而他的形象,也将永远留在日本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