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澜湄六国澜沧江源联合考察活动收官 “汇水成川”共叙和谐与友情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46:4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澜湄六国澜沧江源联合考察活动收官 “汇水成川”共叙和谐与友情

澜湄六国,因水结缘。2024年7月15日至20日,来自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的近30位水资源专家齐聚青海,开展澜沧江源联合考察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生态考察之旅,更是一次友谊与合作的见证。


图为航拍蜿蜒环绕的澜沧江东源子曲。祁妙摄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六国,全长4880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养育了7000余万人口,见证了澜湄六国间紧密情谊。

在去往南源吉曲的途中,目之所及群山披翠,白云悠悠似从山出,两边是辽阔的绿色原野。牧人三两成群,手里拿着可降解的袋子在公路沿线捡拾、打包垃圾。

“水是生命之源。”从小生活在澜沧江边的丹玛达英告诉记者,近年来,三江源国家公园内推行的“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员举措,让当地牧民提升环保的责任心和行动自觉。“大家常年清理河道污染、维护周边环境,携家带口、边走边捡,一个瓶子都不留下。”

吉曲边,标有河湖长姓名、所属乡村、联系方式的立牌,引起六国专家关询。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党委委员、规划财务部部长牟永红介绍,“河湖长制”是为源头的每条大河、小溪都指定一位负责人,以便及时清理垃圾,发现、联络、解决河道问题。制度与举措的落实将当地藏族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的传统观念付诸于实践。


图为澜湄国家水资源专家在澜沧江源联合考察。潘雨洁 摄

牟永红讲了一个故事:2019年,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遭遇严重雪灾,牧民们在冰雪中步履维艰,肩扛饲草跨过结冰的澜沧江上游干流扎曲,救助山中的白唇鹿、岩羊等野生动物。六国专家们随即联想到途中“偶遇”的岩羊群—身形轻巧敏捷,宛如跳跃着的精灵。

“眼前的美景背后,是中国政府和民众多年来的努力守护。”湄公河委员会秘书处首席执行官Anoulak Kittikhoun说:“这个故事也让我想到湄公河下游人们对鱼种的保护。湄公河是世界上鱼种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每种鱼有怎样的习性、鱼类数量减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人类如何去适应和改变……一代代人讲述、传扬这些故事,让保护意识愈加牢固。”

在澜沧江源北源之一布当曲与干流扎曲的交汇处,澜沧江源联合考察团举行纪念匾额揭牌及汇水仪式。来自澜湄六国的代表分别将象征友谊的水共同倒进铜盆中。

“我很喜欢这种仪式感,在源头,这个简单的举动有特殊的内涵。”泰国国家水资源办公室专业级灌溉工程师Nipat Thongprapai表示,“它表明六国有相同的初衷和最终的目标,是‘同饮一江水’的命运共同体。”


图为航拍澜沧江源溶蚀洼地漏斗湖。张永 摄

“水资源保护和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相辅相成。”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培训处处长程东升表示,此次联合考察中,六国水资源专家实地探访江源生态保护措施与成效,“活动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期待六国‘以水为媒’在未来共同谋划更多研究课题,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据悉,此次联合考察活动由澜湄流域水文条件变化及其适应策略联合研究项目支持,由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和湄委会秘书处共同组织澜湄六国专家开展,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澜沧江源区生态环境、文化和社会经济状况,进一步促进流域各国了解澜沧江源区水资源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实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