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肌少症是老人跌倒主因,4种训练方法有效预防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18:2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肌少症是老人跌倒主因,4种训练方法有效预防

肌少症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适当的运动训练和日常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跌倒风险。本文将为您介绍4种股四头肌训练方法,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肌少症。

肌少症与民众跌倒风险息息相关,专家建议可通过4种方法训练股四头肌。在身体机能稳定时开始训练,可防止肌力快速流失。此外,还提供了一种适合没有运动基础的长者的动作,帮助培养居家养肌习惯,避免跌倒导致失能。

根据国健署2017年“国民健康访问调查”显示,每6位65岁以上老人中,就有1位在过去一年内有跌倒经验(占比15.5%)。曾经跌倒的长者,可能增加家庭照护人力与经济负担,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长期卧床或死亡。因此,长者如何预防跌倒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正常身材、有健走习惯,仍可能有肌少症

随着年龄增长,肌力会逐渐减少,影响自身平衡感,容易摔倒。肌少症是其最直接相关的疾病,男性小腿围小于34厘米及女性小于33厘米可能是肌少症的迹象。在65至79岁长者中,女性肌少症发生率高于男性;80岁以上则相反。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运动健康管理科主任陈盈勳说明,肌少症主要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组成改变,造成脂肪组织堆积增加和肌肉质量减少。若营养摄取不足,会加速肌少症的情况,再加上运动量不足,基础代谢率变差,造成更多脂肪堆积,肥胖型肌少症因而产生。

但是,外观看似瘦弱无力,才会有肌少症吗?陈盈勳解答,即便长者平日有从事家事劳动,平常都以走路当作运动,外观看似不瘦,仍可能有肌少症。原则上会评估其肌肉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肌肉力量(手部握力)、体能表现(站起坐下五次时间),来判断是否有肌少症。

陈盈勳表示,目前针对肌少症尚未有明显疗效的药物,但可通过适当且有效率的运动,搭配蛋白质的摄取,对肌少症会有改善作用。不过他提醒,健走虽然是最经济最容易上手的运动方式,但较难达到肌力强化训练的目的,未来穿戴式装置科技与居家健身将是主要运动健身趋势,建议长者可养成习惯居家养肌。

4种股四头肌训练方式,这种最适合长者

如果想维持肌肉力量与平衡感,训练“股四头肌”相当重要。这肌肉由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中肌与股内侧肌组成,与膝盖相连,无论是站立、走路、跑步或跳跃都与这条肌肉有关。训练好它,可有效解决膝盖疼痛、无力等问题,也能提高跌倒时的自我防卫能力。

台北市信义运动中心教练欧李仅翔表示,肌力训练规划也因个案状况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以股四头肌的训练来说,有4种动作可以居家简单训练,提供给有基础的一般成人或长者,亦可搭配运用水瓶、椅子、阶梯及弹力带等随手可得的物品,增加重量及阻力提升强度或减少动作难度。动作如下:

  1. 站姿训练:传统深蹲
    适合给一般体适能需求者来进行训练,建议久坐族群容易因为肌肉紧绷导致蹲下的幅度无法太深,这时候建议可以在脚后跟踩一些垫片,让关节活动度增加,让训练更加顺利。

  2. 站姿训练:保加利亚分腿蹲
    这类单侧训练适合给想强化运动表现,如骑单车、登山等的民众。年长者因蹲姿对膝关节容易负荷较大,可加入小凳子、阶梯辅助,直接改踩阶梯模拟爬楼梯的方式,将重心放在臀部就可以轻松完成训练。

  3. 坐姿训练:最适合银发族
    将右脚抬起离开地面约10厘米,膝盖呈90度弯曲,接着将脚往前伸直,再将脚收回膝盖90度(保持离地),重复10次后换脚训练。若想增加训练难度,可弹力绳辅助,只要将弹力绳一端绑住训练脚、另一端绑住椅脚,即可增加训练重量。

  4. 臥躺姿勢訓練
    平躺后将双脚弯曲、屁股微抬,呈桥式姿势,脚往前伸直,再将脚收回原位,重复10次后换脚训练。由于此动作会连同核心(腹部)肌群,如核心较无力,起始姿势将屁股贴平地面,即可降低难度。

除了日常肌力训练外,国健署提醒,长者平日须注意摄取足够热量与蛋白质;环境留意环境照明、地板保持干燥,避免地面不平整、走道堆放杂物;穿着也要记得合身衣物,裤管不过长,选择防滑、有充分固定(如没有鞋带,以扣子或魔鬼氈等取代)的鞋子,避免造成潜在危机,真正降低跌倒风险。

本文原文来自Heho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