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诗人高适简历,高适生平经历简介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33:3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诗人高适简历,高适生平经历简介

唐代文人高适(704年-765年),字适,号蜀山,蜀州郫县(今四川省郫都区)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才华和创作成就在当时备受赞誉,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对象和楷模。

高适的父亲是一名军官,他从小就接触到了许多诗词作品。在家庭的熏陶下,高适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开始创作诗歌。他的才华很快得到了他所在地区的文人的认可,许多人都赞赏他的作品。高适的诗歌作品风格独特,富有感情表达和艺术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适年轻时曾赴长安求学,他在那里结识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和学者。他向他们请教诗歌创作的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水平。在长安期间,高适还参加了一些文学团体,与其他文人共同讨论文学理论和创作经验。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他在文学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适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各个方面,包括山水、情感、人物描写等等。他的作品以其丰富的词藻、细腻的情感和深入的思考而闻名。其中《别蜀应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被广泛传诵,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除了文学创作,高适还有一段较为传奇的生平经历。他曾随太宗李世民征战边疆,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战争期间,他充分利用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记录了他所见所闻和对战争的思考。这些诗歌作品展现了高适丰富的情感和对时事的独到见解,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高适晚年回到了故乡,在那里安享晚年。他继续创作诗歌,留下了很多珍贵的作品。他的诗歌风格逐渐趋向于平淡和含蓄,但依然富有内涵。高适的作品影响了后世的许多文人,他被誉为唐代文学的巨星之一。

高适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他的作品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审美和情感的享受。高适的生平经历和诗歌作品都充满了诗意和感人的情感,让人们对他的成就感到钦佩和敬佩。

高适是一位杰出的唐代诗人,他的作品和生平经历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他的诗歌,人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和人情的深刻思考,也可以领略到他独特的艺术才华。高适的创作成就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典范,他的名字也永远地镌刻在了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

唐诗人高适简历,高适生平经历简介

  1. 别董大二首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1. 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 燕歌行

唐代: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 塞上听吹笛

唐代: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 人日寄杜二拾遗

唐代: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1. 哭单父梁九少府

唐代:高适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畴昔贪灵奇,登临赋山水。

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契阔多离别,绸缪到生死。

九原即何处,万事皆如此。

晋山徒嵯峨,斯人已冥冥。

常时禄且薄,殁后家复贫。

妻子在远道,弟兄无一人!

十上多苦辛,一官常自哂。

青云将可致,白日忽先尽。

唯有身后名,空留无远近。

  1. 蓟中作

唐代: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1. 听张立本女吟

唐代: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1. 塞上听吹笛

唐代: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 营州歌

唐代: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高适的古诗有《别董大二首》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高适生平经历简介

岑参和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作品的诗派。代表作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1. 生平: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1. 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等。

高适

  1. 生平:高适(704—765年),字达夫 ,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

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1. 代表作:《燕歌行》系列,《塞上听吹笛》《塞下曲》《营州歌》《别韦参军》《送别》《古大梁行》《别董大》等。

注:人物生平,恐有误漏,如学术需要,请上知网自行查找。

岑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刺史,故世称“岑嘉州”。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碛中作》等。代表作有《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戏问花门酒家翁》、《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山房春事二首》、《寄左省杜拾遗》等

高适的边塞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

高适的诗反映民生疾苦。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

  1.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逢入京使》、《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碛中作》等等,下面这首最著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高适边塞诗的代表作是:

《塞上听吹笛》、《营州歌》、《塞上闻笛》、《塞下曲》、《自蓟北归》、《蓟中作》、《效古赠崔二》、《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等等。

这首最著名《燕歌行》。

唐代诗人高适的边塞诗歌主要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书画家王靖先生作品高适诗、《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

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歌主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嘉州集》《岑参集》十卷等。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唐代的边塞诗人有很多,但是成就最高的还是高适和岑参。总体上看,高适的作品“骨力遒劲,慷慨激昂,有着盛唐的经典气质。岑参的作品多爱好奇,雄奇壮丽,一般认为,岑参的诗歌成就更高。高适的边塞诗最擅长的不是对边塞风光的描写,也不是对军事行动的真实刻画,而是表现他“技痒难耐”的焦虑心情。高适《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或许是因为志向都在权贵,而不在文学,所以高适的诗歌缺少文人的温厚、婉丽。岑参对边塞的一切都充满着惊奇,他用出色而传神的诗笔,将丰富壮丽的塞外风情,委曲传出。这使得他的诗歌呈现出“雄奇壮丽”的色彩。岑参的诗歌各体都有佳作,但是最能体现他的个性的还是他的长篇,比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写的气势磅礴,气韵流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