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赋能“枫桥经验”,多地创新实践见成效
数字化转型赋能“枫桥经验”,多地创新实践见成效
“枫桥经验”作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自20世纪60年代在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诞生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枫桥经验”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数字化转型:基层治理的新引擎
在浙江诸暨,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数字化治理已经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马剑镇推出的“民治民享”基层自治App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这款App链接起镇、村社及村(居)民,活跃于“一起干”“一起议”“一起富”“一起帮”四大场景。自2021年11月投入使用以来,全镇各村已有3000余村民主动参与村级事务,有效改善了“干部干、百姓看”的现象,充分激发了村社自治活力。
而在雨花台区,打造的“及时雨”数字社区治理平台更是将数字化治理推向了新的高度。该平台以社区数据为基、以治理诉求为线,将社区治理事项项目化、模块化、流程化分类整合,划分为数据底座模块、运行中枢模块和个性拓展模块。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小区、网格、楼栋等场景3D建模,精准实现“四标四实”,对精网微格、xx明确标识,实现社区基本信息的快速汇总、梳理、分类、整合。平台底座信息来源包括区域多平台基础信息及小区内部和周边重点区域治安、水务等视频监控资源。
创新实践:从“脚板走访”到“数据引导”
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基层治理的方式,更提升了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以雨花台区为例,平台构建了“问题溯源、分级流转、处置总结”机制,形成管理闭环。“问题溯源”集成视频监控、智能感知等功能,时刻关注社区潜在风险点,把问题处置在萌芽状态。比如,依托智能设备对高空抛物等信息实时抓取、预警提醒,实时研判处置。“分级流转”依托区“事件中心”对问题分层分类派发流转,一级流转在网格即时处置,二级流转在社区,社区、社会组织认领,三级“吹哨报到”,交由街道、区级部门协调……
这种数字化治理模式,实现了从“脚板走访”到“数据引导”的转变,让基层治理更加快速精准、高效有序。
全国推广:因地制宜的创新实践
“枫桥经验”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在浙江开花结果,更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创新实践。2024年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发布会展示了各地的创新成果。例如,江苏无锡旺庄派出所的“多元化服务、一站式解忧”模式,四川康定市的“三房”数字化治理新模式,上海奉贤区的“外卖式”信访服务等。
这些创新实践充分体现了“枫桥经验”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将数字化治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
理论研究: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为了进一步推动“枫桥经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2024年11月25日,华东政法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在全国设立的首家分院落户浙江安吉。研究院将围绕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两山理论”的再度创新及其国际化推广,开展学术论坛、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工作。
这标志着“枫桥经验”的研究和推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相互结合,将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智力支持。
结语
“枫桥经验”的数字化转型,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探索。它不仅体现了科技与治理的深度融合,更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活力。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枫桥经验”将继续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发挥重要作用。